
貼文
-
公屋忘記申報銀行戶口點算好?
請問去年見主任時,我忘記申報一個銀行戶口(個戶口每月得幾十蚊,只係每月碌完卡入錢入去找卡數),因為我入息限額過咗所以暫時凍結申請,嚟緊我夠半年會再申請約見主任,究竟我依家應該取消個戶口定見主任見再申報?謝謝🙇🏻♂️
-
促派發1萬元消費券2022!公屋免租兩個月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2月23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工聯會成員今日(2日)到政府總部拜年及請願,希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可以落實惠民措施。工聯會表示,香港疫情持續,大大打擊各行各業,尤其是最近本港第五波疫情爆發,政府採取更嚴厲的防疫措施,例如禁晚市堂食、關閉表列處所等;飲食業和服務業均是首當其衝,而旅遊業更是冰封狀態,業界損失慘重,打工仔的生計亦受影響。政府最新公布的失業率為3.9%,雖是持續下調,但仍有14.3萬人失業,不容忽視。
工聯會指,疫情之下很多行業受壓,不同行業工友均出現放無薪假、開工不足以至失業的情況,建議政府提供緊急失業援助金,上限9,000元,為期半年,協助他們度過難關。工聯會亦促請政府盡快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為市民退休提供更大保障。
工聯會建議,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應派發至少1萬元消費券,認為有刺激經濟、創造就業機會的作用,政府亦應推出全年上限2,000元的電費補貼,並落實公屋免租兩個月,以紓緩香港市民的生活壓力。
-
元朗過渡房屋「同心村」接受申請!
根據房委會2021年11月公布的公屋輪候冊數字,一般申請者及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創1999年後的高峰,凸顯政府現行的房屋政策尚未能舒解基層市民住屋問題。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營運的「同心村」,由24日起接受輪候公屋不少於3年、有迫切住屋需要的單身人士或家庭均符合申請資格,申請過程全免費,2月23日截止申請。成功獲編配單位的住戶,料可於今年6月陸續入伙。
李正儀昨日於電台節目表示,「同心村」戶型涵蓋1人、2人、3人、4至5人和無障礙單位,逾半為2人和3人單位,面積界乎130至324平方呎,每月租金、差餉及管理費介乎2,370至4,950元,共提供1,800個單位。合資格人士至少可分配2年住宿,約滿後若有需要,可續租至獲編配首間公屋爲止。她相信項目可減輕劏房戶的租金負擔。
協會服務總監馬浩坤表示,項目比鄰元朗地鐵站,僅需10分鐘路程即可到達,鄰近南生圍,周邊具完善的社區配套。村內更設兩層高的社區中心,配合多個康健指標,如社區教育,包括環保、社交、理財,以社工隊關顧住戶需要和支援身心發展。同時,使用科技管理健康,及設積分計劃獎勵參與住戶。◇ -
因為裝修問題而同家人吵架
大家好,我係上次話同屋企人因為皇后山邨間公屋裝修問題而吵架的谷友,其實我個屋企人就係我阿媽,拿鎖匙的日子已經過左差唔多個多月,裝修仍然係零進度,就連裝修師傅她也沒找,只是想著在過年後慢慢找,慢慢傾,我想等到佢傾得來,開埋工,買埋物料,半個月已經可能過去,再預兩個月的裝修和零碎,入夥起碼都要5月尾六月頭,唸到呢度我自己就會好火滾,因為依家我住係屯門,要去沙田返學,仲要山長水遠返學,而返學後我好忙,係冇時間去同裝修師傅傾我嘅想法,特別係尋晚已經見到喺WhatsApp群入邊已經有人完全裝修好晒,最低限度的都已經同裝修師傅講晒簽晒約,拜埋四角,開始做基本嘅工作,而自己間屋都仲係空寥寥,我覺得佢完全冇上心,三催四請都仲係唔聽🤬,成日以過年為藉口慢慢拖拖拉拉,係連點樣做都唔知,如果真係有心嘅話,已經一早諗晒個plan,或者搵埋裝修報價嗰啲,我真係真係無可奈何,我諗陣間佢返嚟我又要同佢嗌交啦。🥵
ps.希望各位谷友可以畀下意見,因為我已經對我阿媽冇晒信心,我真係好想有自己嘅空間,快啲搬走。 -
G1374新3: 畢業了!皇后山邨高層
新3 畢業了 皇后山邨
上星期收配房信 高層 皇后山
今日(1月27日)早上已到皇后山簽了意向書。
多謝各位一路的陪伴。
祝大家一順利,心想事成!
2015年 6月 藍卡 / 擴3 G1374XXXX
2020年特快 P0090XX / 2021年 特快 P0042XX
2021年 6月4日 轉新3 / 2021年 7月22日轉S1 / 2021年 9月15日 見主任 / 9月29日轉 S2
2021年 10月28日派房協過渡性房屋 - 漁光村(已取鎖匙),2022年1月19日轉S4 / 2022年1月21日 收配房信 (皇后山村 高層) 畢業了 -
G1382新2: 首派皇后山邨皇匯樓已拒絕!
新2 G1382 1月中首派皇后山邨皇匯樓26樓,已拒絕,24/1 status 拒絕
想等和田,機會大嗎?
應唔應該轉區避一避,怕轉個頭就2派
但轉區又怕要暫緩,轉唔切返黎,好糾結……請各位指點一下,感謝
新2 G1382
17/11/21 見主任
8/12/21 收合格信
17/1/22 首派皇后山 ❌
目標 和菁田 -
G137排了快7年被房署DQ🥲取消資格
2022年1月17收到信話因我2015年申請時虛報資料,故意隐瞞過去6個月平均收入。當我收到信我係一頭問號🥲
我同先生2015年4月申請,當時我係兼職百佳員工先生是全職百佳員工🥲冇任何保險,冇任何房屋車輛同投資🥲隔幾個月便收到藍卡安心排隊中。21年11月見主任審查。今年1月13號收到主任電話叫我上去寫份聲明書。上去後主任同我講話我2015年資料有誤,話我算係虛報,見我初犯,口頭警告。
寫完份聲明書就冇問題啦。當我一頭霧水,以為自己當年係咪填寫錯d野,又以為主任係幫緊我。就心急急又驚耽誤個進度。就主任講咩我就寫咩。當時內容大意就係寫我在2015年誤將百佳這份工當作散工報左上去。🥲點知17號就收到信話我虛報呢兩日我瞓唔好食唔好 又喊左好多次🥲個腦海係咁回憶究竟發生咩事。先生同我一齊分析成件事。懷疑當初收表職員疏忽以為我是散工🥲而見主任時主任有提及到2015年的工作。
我如實同佢講當年都係做緊百佳兼職,所以主任以為我當年係報散工先叫我寫聲明書?
現時諗緊成件事是不是誤會。我同先生都做百佳呢個大公司。根本冇可能亦冇必要去隐瞞自己既收入!先生已打電話上訴🥲我地仲吾係好明我地隐瞞左咩我整理左幾條可能性。想問下大家我上訴機會高吾高?有三個可能...
-
成件事係誤會,15年收表職員疏忽以為我係散工。現在發現我一直係百佳工作。故話我虛報,證明就是我傻99未搞清楚情況就照主任話寫左份聲明書
-
2015年申請時資料冇交齊+職員以為我是散工🥲但呢個我有諗過,如果當年資料冇交齊又點會收到藍卡仲排左咁多年
-
係房屋發現當年既疏忽,現時將錯就錯。哄騙我寫下聲明書。推返個責任畀我🥲我唔知會唔會有咁既可能性。但我想爆頭都想不出到底邊度出了問題
🙏🏻求大家幫下我。等左快7年以為終於等到。黑暗中的一道光瞬間熄滅。我依家好迷茫。吾知點算好😭
-
-
公屋輪候可快兩年!12萬單位精簡程序
香港房屋問題是多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報告,提出二十三項建議目標是在短期內填補加快房屋供應,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該智庫組織特別促請政府透過精簡程序等方式,將由二○二六年起五年間,約二十三萬個將會落成的公私營房屋單位,其中約一半,即十二萬個單位,提前到二五年或之前落成,使公屋一般申請人平均輪候時間,由目前五點九年回落至三點七年。基金會又建議,把現時新發展區前期規劃已進行三輪諮詢,建議縮減諮詢次數。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以「十二萬火急」來形容本港的房屋短缺問題,指自二○一三年《長遠房屋策略》首次提出以來,每年落成量都未能達標,計算已拖欠十二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呼籲政府訂立積極進取的目標,提早讓這批單位落成。整合城規環評等諮詢
報告提出要拆解土地房屋供應障礙,需解決發展審批流程繁瑣、公務員效率低下和缺乏社會共識三大問題。報告估計,在二○二六至二○三一年間,有大約二十三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落成,呼籲政府透過精簡程序,把當中十二萬個單位提前到二○二五年或之前落成,相信可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由目前的五點九年,縮短至三點七年。
報告建議當局大刀闊斧精簡發展程序,提升大型項目、私人住宅和公營房屋的開發速度,指目前大型土地開發工作由不同政府部門處理,建議成立專責區域發展的部門,加快建屋進度。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表示,政府一般會把新發展區分成不同期數發展,處理收地及土地平整等工作,過程需時二十至三十年,建議當局在洪水橋和古洞北等項目,同步展開發展工作。
團結香港基金又提出,將現時發展大型項目三個階段的社區參與,縮減至一個大型諮詢,並整合城規、環評等不同條例的諮詢,一併處理反對意見。基金會又建議,縮減環評調查及製作報告的時間,以及在評核項目加入清楚指標。葉文祺認為,壓縮城規等法定程序只是整合,程序沒有減少,不會削弱監察力度。
政府有意修改《城規條例》,基金會亦建議壓縮土地開發流程,將現時城規會「制訂圖則程序」的法定時間,由目前最長十七個月縮短至最長八至十個月,並取消城規會需召開聆訊處理申述意見,改由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在核准建議修訂前一併參考。葉文祺說:「收回土地條例、城市規劃條例,甚至如果填海的前濱海條例,都會就同一個項目有其他前期諮詢,我們覺得最理想的做法,是就一個大型項目只進行一輪徹底而廣泛的公眾諮詢,簡單來說,就是將不同條例的公眾諮詢簡化、整合」。
-
2萬個公屋單位將使用組裝合成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發表新一篇網誌,邀請即將卸任的建造業議會主席陳家駒分享他過去多年在議會的工作。
黃偉綸引述陳家駒指,談到任內難忘事,必定會想到出席首兩個「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先導項目(高層項目)的平頂儀式—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已婚人員宿舍和沙田科學園的創新斗室。這兩個項目均採用MiC技術建造,施工時間不僅較傳統方法大幅縮短,建築成本亦減少,而且生產力、質量、環保和安全等各方面均有良好表現。他相信MiC可徹底改善建造業的運作,把地盤工序搬到工廠去,令施工環境更舒適和安全,亦方便使用如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生產力。
黃偉綸指,使用MiC技術,可於極短時間內建成大量檢疫營舍,應付抗疫需要。現時,香港採用MiC的工程項目已有超過60個,未來還有更多,規模亦會更大,其中公營房屋項目將更廣泛使用MiC,涉及單位數目超過2萬個,當中包括東涌第99區公營房屋發展計畫的其中一幢住宅大廈、安達臣道石礦場3幢住宅大廈等。
他又指,政府決心持續發展基建,未來數年,基本工程開支將每年超過一千億元,多項大型基建陸續開展,預料對建造業工人的需求十分殷切。陳家駒則指,為建造業培訓人才是議會的重點工作,並指在2018年成立香港建造學院,把過往建造業訓練局承傳下來的培訓工作優化,同時陸續為課程進行資歷架構評審。很多課程已成功獲認證為香港資歷架構第二、三和四級。
-
G1397新2: 首派畢業!皇溢樓中層
等信的谷友,如信箱有深渴色的信件,就系佢啦皇后山邨皇溢樓!
公屋畢業感言如下:
- 多謝提供這個非常有用嘅平台,實際亦協助了房署解决了不少問題,房署應考慮一下支助這個網站。
- 多謝各谷友無私嘅分享,互相解答各種不同問題,因申請公屋話長吾長,話短吾短,因小小失誤而導致取消資格,就不值了,如身邊有朋友正申請公屋,一定要介紹比佢哋。
現在心情滾動之餘,開始計劃一下装修事宜,等待皇溢樓派匙。 在此祝福各谷友早日上樓,安居樂業.
G1397 2人 新界
11月中見主任
11月尾收合格信
1/19日 S4
1/21日收信 皇后山邨 皇溢樓 中層 -
地盤工持刀迫分配公屋判15個月感化
地盤工所住天台屋被屋宇署下令清拆,申請公屋又3次配屋都不合心水,致錯失最後上樓機會。為了上樓,他自行報警,聲稱要用自己及妻兒性命脅迫署方。警方接報到場後,他更拿刀指住警員,表示「無屋住,攬住一鑊熟」,幸好最終未釀成悲劇。這名地盤工人早前承認一項管有攻擊性武器罪,今天(21日)在東區裁判法院被判處15個月感化令。
據案情指,本案被告蔡崇樟(43歲)是輪候入住公屋的申請人,案發時他經已3次獲得安排上樓,惟均覺得單位不合心意而拒絕。去年12月22日被告主動報警,表示要警方幫助他獲房屋署配屋,否則就和家人一起自殺。當警員到場後,被告從廚房取出一把長刀,指向警員並喊道:「無屋住,攬住一鑊熟!」及後警員成功安撫被告放下利器,並將其拘捕。
辯方律師早前求情指,被告於內地出生,來港與家人團聚後,一直從事地盤工作。他與妻子育有3子,分別為10歲、7歲及1歲半,一家住在其母親自置單位上的天台屋。惟前年屋宇署要求清拆該天台屋,被告遂申請公屋,首2次獲分派柴灣及觀塘公屋,但被告嫌遠而拒絕,到第3次分派則嫌回家要行斜坡,不便兒子生活而拒絕。律師指被告是受酒精影響才犯案,主任裁判官就斥責被告,指其行為破壞公屋輪候程序,對他人造成不公。
主任裁判官今日判刑時指,考慮到案件嚴重性,被告使用利器,適宜判處即時監禁。惟報告顯示被告有悔意,案發時受酒精影響,故接納感化官建議,判處被告15個月感化。
案件編號:ESCC 2819/2021
-
香港公屋數目已封頂,公屋單位不會再多?
2017年10月林鄭提出「公屋封頂論」,指公屋數目最高限制為80萬,被大肆批評後隨即否認。當年雖然否認,但最新數據同近年趨勢都顯示,「公屋封頂論」似乎正在逐步實現。年年政府都誓神劈願話係多啲公屋,不惜向綠化帶甚至郊野公園打主意,咁近年公屋數字有無多到?
公屋單位總數 較上年底淨增長
- 2017年底 802,134 +4,729
- 2018年底 818,903 +16,769
- 2019年底 828,138 +9,235
- 2020年底 835,665 +7,527
- 2021年底 836,643 +978
(資料來源:注1)
公屋單位增長數字有2018年底起逐年下跌,截至去年第三季更增長不足1,000,而住係公屋嘅居民數字由2019年起減少11,267人,雖然數字可能與人口老化有關[2],但與公屋最新總數字近乎「封頂」不無關係。
過去四年賣走近萬公屋庫存
2017年10月林鄭提出「公屋封頂論」,指公屋數目最高限制為80萬,被大肆批評後隨即否認。當年雖然否認,但最新數據同近年趨勢都顯示,「公屋封頂論」似乎正在逐步實現。
有兩個因素影響導致公屋數目近乎封頂,除咗因2018年起公屋落成數目由過往每年20,000個左右,逐步下跌至2020年6,605個外,將新建成嘅公共房屋資源私有化,亦嘅主要因素之一。林鄭收回「公屋封頂論」後3個月,政府宣布綠置居恆常化後頭兩年賣出市場嘅公屋庫存分別為2,545個及3,696個,2020/21年計劃計劃賣4,700個,但受疫情影響最後只賣出2,112個,但四年依然合共搶走近萬個單位。
唔少團體當時擔心綠置居恆常化會令公屋庫存降低,不過政府辯稱綠置居「不會減少公屋供應」,因為合資格綠居買家一早排緊公屋。但當年立法會議員不買賬,要求政府即使將綠置居恆常化,亦要根據《長遠房屋策略》繼續增建租住公屋,以保障無能力買樓嘅基層家庭需要[3]。
過咗幾年,呢個理想並無實現。新建成公屋數字一邊減少,經綠置居流出市場嘅公屋資源一邊增加,此消彼長之下,公屋總數停滯不前,長遠必對公屋流轉及輪候冊有所影響:近幾年綠置居出售單位數目約為每年新落成公屋單位嘅30%,呢啲資源原本係預留作租住公屋,但最後流出市場,政策恆常化長遠或許影響公屋流轉,造成惡性循環。
房委會賣公屋居屋大賺96億
咁政府點解要賣公屋?政府並不缺錢,最主要嘅講法係話幫助基層上車(但有無問過佢哋想租屋定買樓多啲先?),實質上保障房委會賺錢嘅機會都係原因之一。
睇番數簿預計本年度房委會有成96億盈餘,賺咁多,唔多唔少都係因為同近年綠置居越賣越多同復售居屋有關[4]。2021年,居屋同公屋建築成本每個分別只係65萬同76萬,但可以賣200多萬至500萬不等,房委會儼如變成一個逐利發展商。
政府或許長遠淡化租住公屋的社會角色?
但房委會唔係公營機構咩?雖然係公營機構,但政府要求房委會「自負盈虧」,係呢個原則下起屋賺錢成為生存條件之一,直接與提供廉價租住公屋嘅目標衝突。但賺錢賺成近百億,又係咪必要呢?
建屋量減少、視綠置居為公屋政策一部分、強調置業階梯,自70年代起建立嘅租住公屋作為社會福利嘅觀念及政策正逐步瓦解,呢個趨勢同歐美國家如英國自1980年代起嘅公共房屋私有化、房屋金融化、鼓勵借貸置業的趨勢有相似之處,而公共房屋私有化對社會及基層生存權的遺害,在全球各地已有廣泛討論[5],而香港政府似乎唔介意呢啲問題繼續惡化落去。
-
假離婚申請公屋!女子被判監4星期緩刑1年
房屋署發言人今日(18日)表示,一名公屋申請人作虛假陳述被法庭定罪。一名公屋申請人在2019年向房屋署遞交的一份申報表裏,申報她的婚姻狀況爲離婚。其後經調查揭發,她事實上已於2013年再婚。根據現行政策,她的公屋申請必須與其配偶一同提出。她承認刻意隱瞞她的婚姻狀況,希望藉此加快獲配公屋。
該名申請人因就申請公屋一事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違反了《房屋條例》第26 1C條而被檢控,並於較早前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被裁定罪名成立。裁判官考慮到案情的嚴重性及閱讀過感化報告後,昨日(17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判被告監禁4星期(緩刑12個月)及罰款5,000元。
發言人提醒所有公屋申請人,如因違反《房屋條例》第26 1C條,即在申請公屋時明知而向香港房屋委員會作出虛假陳述,而被法庭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相關的公屋申請會因此而被取消,而已入住的公屋單位亦會因此而被房屋署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