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上車了!今日收到電話通知。
表示很興奮

貼文
-
告別劏房行動:每年建3萬新公屋單位!
民建聯今日(3日)成立「告別劏房行動」,提出10項倡議,包括要求大幅增加公營房屋,每年興建3萬個新公屋單位。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表示,希望香港在未來10至15年能解決劏房問題,呼籲社會各界伸出援手,籲發展商捐出土地以興建過渡房屋;她亦批評現屆政府並無很大決心解決房屋問題。
民建聯引述政府數據,稱劏房由2014年約8.6萬間,增至2020年逾10萬間。「告別劏房行動」提出10項倡議,建議政府每年興建3萬個新公屋單位,預計6年內恢復申請住戶「三年上樓」的目標,亦提出促進公私營合作,釋放土地潛力。
政府計劃興建1.5萬間過渡房屋,部分土地由發展商提供。「告別劏房行動」建議將過渡房屋納入長遠房屋策略框架內,增加供應至3至5萬個單位,並邀請發展商再參與計劃。「告別劏房行動」有逾30名成員,包括立法會議員李慧琼、鄭泳舜;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等。
-
粉嶺公屋爆地磚!戶主:兩年前大廳爆70塊..
本港不少家居都鋪地磚,因為方便清潔易打理,但不時發生爆磚意外,一位居於粉嶺公屋住戶近日訴說,繼兩年前家中大廳突有70多塊地磚爆裂,近日房間再遇同樣情況,令其甚為困擾。有裝修達人指出,爆磚一般在冬季天氣轉凍時較為常見,主因為包地磚之間空隙太少、有空心磚等。
爆裂與冷縮熱脹有關
室內設計公司BOKA Design的設計師KK HO接受訪問時曾指出,當地台水泥冷縮熱脹程度與地磚不同,便會令地磚鬆脫、爆裂,但風險視乎鋪磚手工,若在鋪砌地磚時太緊密,磚與磚之間沒有預留足夠空間、空隙太少,令地磚缺乏膨脹空間,便有機會谷起爆裂。寒冬常見 空心磚高危
網上裝修平台「裝修佬」接受《晴報》訪問時表示,除了鋪磚時沒有在磚與磚之間預留足夠空隙外,「爆磚」通常與空心磚有關。他解釋,當氣溫急降時冷縮熱脹,拉力分布不均會令磚「炒起」,出現「地裂」,「年年都爆,基本上每年最凍幾日都見到,不過如果施工正確,便不會有此問題。」
開暖氣難解決
他建議,若擔心家中牆磚和地磚會發生爆裂,可以輕敲磚身,聽聽是否屬空心磚,「聲音好空洞,會較高音,便是空心磚。」爆裂風險相對較高,但他坦言,若發現屬空心磚也「沒甚麼可做」,即使在家中長開暖爐或暖氣,都未必有效預防問題發生,「方法不現實,好難在低溫下暖到入石屎和牆心。」他指只能找裝修師傅重鋪,又提醒:「如果是牆磚就要更小心,一旦爆開塌下,就有機會發生意外,危險性較大。」
-
大埔公屋男偕16歲女友販毒檢500萬冰毒
警方毒品調查科於大埔大元邨拘捕一對分別21歲及16歲的情侶,涉嫌以公屋單位用作毒品儲存中心,警方共檢獲約7.5公斤懷疑冰毒,市值約500萬。
毒品調查科行動組3B隊高級督察廖秉科表示,毒品調查科根據線報及調查,發現有人以公屋單位用作毒品儲存中心,人員於昨日(9月30日)進行反毒品行動,於大埔大元邨一單位外截查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在其紙袋發現1.5公斤懷疑冰毒。其後人員將男子押返其居住的單位搜查,再發現一個紅白藍尼龍袋,內藏6公斤懷疑冰毒。警方檢獲的毒品總值約500萬。警方亦拘捕單位內一名本地女子,涉嫌販運危險藥物。
被捕男女年齡分別為21步姓謝男子及16歲姓黃女子,報稱無業及學生,兩人為情侶關係。其中男子被暫控2項販運危險藥物罪,明日於粉嶺裁判法院提堂。而被捕女子則暫獲保釋。廖秉科指上址運作約1至2個月,相信行動已成功阻截一批毒品流入本港市面,不排除會再有人被捕。
廖重申販運危險藥物屬嚴重罪行,據《危險藥物條例》,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廖又稱販毒集團往往利用青少年不成熟心態及金錢利誘,唆使他們參與不法行為,呼籲他們不要因一時希望「搵快錢」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又指若公屋被用作不法活動,房屋署有可能終止其租約及作檢控。
-
新來港5家人同一公屋!長女想自己排一間
香港公屋難求,輪候時間動輒逾5.7年,一位新來港女子日前在網上透露,指雖然全家五人均未成為永久居民,但父親有意提前交表排公屋,她則因與後母關係較差有所卻步,希望可以自己再排一間,並為此向網民求教。女事主本月中在「小紅書」發文訴說,指嫲嫲是香港永久居民,父親在兩、三年前移居來港,她則於今年8月與後母、弟弟和妹妹一起來港,父親最近提出一家五口一起申請輪候公屋。
然而因她與後母關係較差,不希望同住朝夕相對,故對一起排公屋有所卻步,
第一,我不喜歡我後媽,不想朝夕相處;
第二,我個人認為以後也是要交生活費的不如自己有個公屋,爭執少一點,不喜歡爭來爭去;
第三,我後媽也不喜歡我爸對我好,離太近會很麻煩。
事主又在回覆中補充,指全家暫時都並非永久居民,父親最快要在數年後才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證,但他指可以提前遞交申請。她就排公屋一事向網民求助,包括可否自己申請公屋;如與家人一起申請後,日後自己再申請會否有影響,例如所需時間更長等;以及如果她加名、以5人家庭名義申請是否可獲派更大單位。
網民:講到公屋好似好易排
帖文獲不少網民回覆,有人指其想法天真,形容得申請公屋似乎很容易;有人則指她即使獨自申請,輪候時間也要10年起跳,相反5人家庭申請則有機會獲派更大單位。有人則慫恿她獨自再排一間公屋,聲言:「沒有那麼久的,將來結婚生子了可以換大的,超級快,而且可以自己選擇住哪裡。」
獲配屋時最少一半成員為永久居民
根據房屋署資料,剛來港定居的人士只要年滿18歲或以上,及符合其他申請資格,便可以申請登記,不過在獲配入住公屋時,至少要有一半名列申請書上的家庭成員,必須在港居住滿7年並仍在香港居住,而18歲以下子女在以下情況會視作已符合7年居港年期規定:
不論在何處出生,只要父母其中一人居港滿7年;或
在香港出生並已確立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兩成公屋申請者為新移民根據房屋署統計調查,截至2020年3月,內地新來港人士(即居港少於7年的居民)佔申請比例20%,較2018年的19%微升。
另外,有約6%申請者表示,有意安排內地家人或親屬來港定居,他們大部份是配偶關係(46%);其次為子女(32%);而「其他人」則佔12%,包括兄弟姊妹、配偶的父母、子女的配偶等。
-
測量師學會:重建舊公屋增加樓層到50層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10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測量師學會就土地、房屋及建築等範疇,提出九大建議。其中,在房屋政策方面,學會促請政府將1950至1960年代興建的舊公屋重建,並增加公屋樓層至50層,以增加25%的供應量,應付龐大的房屋需求。
同時,學會樂見多間非牟利慈善團體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認為政府應繼續在包括財政資金和土地分配上,支援這些項目,並透過公共及私人形式合作,以提供更多過渡性房屋,從而盡快取締嚴重不合規及不適切的劏房單位。
學會亦認為,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加劇,政府應參考暢通無阻的通道設計手冊,以制定長者友善房屋設計指引。
在土地政策方面,學會建議將「標準金額」補地價機制應用於農地,因農地是私人市場的住宅單位及樓面供應的一個主要來源,可有助加快釋放新界的發展潛力,並增加土地及房屋的供應。
其次,學會建議政府審視發展上的技術考量及流程,包括減省城市規畫審批流程、以「基建先行」形式作土地供應、檢視停車場設施要求、以及檢視新招標地皮的要求,讓私人發展項目的設計及審批過程簡化,可以早日完成以滿足房屋和寫字樓等需求。
至於建築政策方面,學會建議政府要改善樓宇環境,具體措施包括訂立最小樓宇面積標準、以及為設立臨時設計及轉換要求,採用有效措施去整頓不合規格的劏房單位。
學會亦建議,政府應為「組裝合成」建築法制定全面設計及工程指引;全面修訂《建築物條例》及相關條例,以檢討及加強對樓宇監管的機制。與此同時,政府亦應推廣建造業數碼化工作。
-
關於一個計算入息的問題
請問各位本人月入4萬,但是有2.3萬是固定工資!其他的為補水入息!年終花紅加上雙糧有7萬!
本人想,當見到房署網上轉S1時就辭職不做!估計就有兩個月左右的無入息,如果不計算花紅同雙糧時,基本可以滿足到房署的入息資格!請問各位這個方法房署能不能接受?謝謝 -
雍明苑變水簾洞!頂層單位天花嚴重滲漏
與皇順樓&皇盛樓同一承建商天台都這樣 其餘樓層地台都不敢想像 做好防水最緊要
沒想到某承建商手工這樣震撼 希望房署每屋苑天台做集水測試 驗收樓宇不能馬虎 室內打針鋼筋生鏽風險仍然存在 必須正視問題.
-
公屋供應不合格!促逐步取締籠屋及板間房
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推出,政府明言土地房屋是本屆政府重中之重的政策,惟有團體批評本屆政府不論在公屋供應或整體扶貧計劃上都有所欠缺,認為整體表現不合格,並促政府盡快覓地,制訂「減劏」時間表,爭取在未來10年告別「籠屋房」。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受疫情影響,不少低收入人士面臨開工不足的問題,劏房戶生活更是百上加斤,惟今屆政府在處理疫情、扶貧及在供應公屋上,表現均未達標,建議政府交代未來10至20年的土地供應預計情況,維持公私營房屋七三比,並檢討市區重建局角色,增加市建局興建公營房屋的責任,照顧中下層。
組織又建議政府將新界農地納入強拍機制,修例將祖堂地轉售門檻降至80%業權,增加房屋供應。同時加快「減劏」時間表,制訂未來10年「劏房住戶」逐步逐步減少的時間表。
另外,劏房戶陳女士目前與丈夫居住在約90平方呎的天台屋。她指該住處環境惡劣,不時有蟑螂及老鼠出沒,踏入炎夏家中溫度更可達攝氏40度。她稱至今已輪候公屋8年,惟一直未有回音,受疫情影響,已開工不足多月,但仍須繳付每月3500港元的租金,生活艱苦,促政府盡快保障低收入家庭,同時盡快增加公屋供應,提升市民生活空間。 -
黃偉綸:將建公屋31.6萬個單位解決劏房問題
房屋短缺問題一直困擾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電台節目表示,政府未來10年目標為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正爭取盡早落成,以解決本港的不適切居所問題。他指政府會推進組裝合成技術,以加快公屋供應量。
黃偉綸表示,政府未來10年目標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較同期需求多出5%,據現時計畫,當中3分2單位會在較後時間興建,強調正爭取盡早落成公營房屋單位,以解決不適切居所包括劏房問題。黃偉綸提到,現時市民居住劏房的原因不同,除了租金較低外,包括為了節省上下班交通時間等,故長遠須用其他方法處理,如開創新職位,供區內居民就業等。
黃偉綸指,除了興建過渡性房屋及實施劏房租務管制外,政府會推進以組裝合成技術興建公屋,同時亦會研究收回土地、改善城規條例、土地刊憲法例,以及與運輸、環保部門合作,加快房屋落成。黃偉綸續指,現時有3個土地共享先導計畫正在商討,希望政府與發展商未來增加良性互動,減少無謂爭拗,共同合作解決本港房屋問題。
至於有關東大嶼都會計畫,黃偉綸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曾收集社會意見,該計畫獲得不少支持,政府未來會以具體計畫説服社會,希望爭取主流意見支持。他預計,若2027年開始填海,2030年中部水域人工島便會有首批土地,第一批居民可望於2034年入伙。
-
做兼職幫補入息超數百元!排公屋8年前功盡廢
輪候公屋動輒5年以上,一位港婦透露排公屋8年最近終於獲安排見主任,意即上樓在望,未料卻因做兼職幫補令入息超額數百元,擔心因此被取消資格。其實根據房委會資料,申請者因入息或資產超額被取消申請後,可在指定期限內提出再審核或對結果「上訴」。
一位女網民近日於討論區發文求助,指其家庭已輪候公屋8年,由於全家靠一人工作「搵食」,開支難以負擔,故最近做兼職幫補家計,未料因此令入息超額,
「本身得一個人搵食,唔夠屋企開支,同埋以為仲有排等。所以最近搵多份兼職,結果超咗幾百蚊。」
他形容見主任後成個人「灰晒」,擔心公屋申請會因此前功盡廢,甚至傷心痛哭數日。他指有意向房屋署上訴,惟有關熱線一直未能接通,擔心要從頭再輪候。
網民:可以上訴
不過多位網民都留言著事主放心,因為申請者入息超額仍有上訴機會,但要切記第二次「不容有失」,否則有機會被「DQ」。
房委會:6個月後至2年內可恢復申請
根據房委會資料,公屋申請若因家庭收入/資產超額被取消,日後如因家庭狀況有所改變,或入息/資產有所調整而再次符合申請資格,房屋署可考慮恢復其申請,但必須在首次被取消後6個月至2年內提出,否則不予考慮。
如再次超額如何處理?
如在恢復申請後入息/資產仍然超額,則必須在該次被拒絕恢復申請的日期後6個月及該申請首次被取消的2年內,才可再次提出要求。要注意的是,不論在任何情況下,若在首次被取消的2年時限後才提出,將不會獲得考慮,申請人必須重新遞交申請表輪候公屋。
另一方面,如果申請人對公屋申請被拒絕或被取消資格有任何異議,可於有關通知信日期起計兩個月內提出「上訴」。
-
新招!建廉價資助屋加快公屋上樓
本港公屋輪候時間漫長,市民隨時要苦等5年以上才能上樓。日前有報道指,中央傳達訊息希望發展商協助解決房屋短期問題,港府前日除了表示中央對香港民生議題非常關心,又稱本港發展商願意配合本地房屋政策。
針對公屋富戶 助上車騰空單位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昨日表示,樂見有更多私人發展商參與公營房屋項目,認為當局可考慮及研究讓發展商與社企合作,提供廉價的資助房屋,甚至類似房協的乙類屋邨單位予特定人士租住。招國偉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目前香港公屋供應量低,認為政府覓地建屋之餘,同時亦應加快公屋流轉。他提議當局可考慮向公屋富戶提供誘因,例如豁免繳交額外租金等,協助他們儲起有關款項,讓他們能盡快儲錢購買私營房屋,從而騰出公屋單位,讓輪候人士得以上樓。
招國偉續指,建議政府重設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審視房屋供應,並商討不同類別群體的住屋需求,並研究將資助房屋轉售期限制由3年延長至5年。此外,政府早前推出「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招國偉稱適合計劃的人士不多,提議可將計劃擴展至房委會,並延長資助房屋的禁售期。
-
大綱核准圖:大埔桃源洞用地改劃公屋
政府早前建議發展大埔馬窩路桃源洞一幅「綠化地帶」用地作公營房屋發展,預計興建三幢住宅大廈合共提供2,400個單位,預料可容納約6,480人居住,城規會今日(17日)宣布修訂大埔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包括涉事桃源洞用地,以及同區另一幅丙類住宅用地改變土地用途。
城規會改變兩幅用地作興建房屋發展
根據城規會修訂大埔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主要內容為改變兩幅土地用途,包括位於馬窩路桃源洞的一幅「綠化地帶」用地改劃為「住宅(甲類)10」地帶;以及把位於優景里的一幅「住宅(丙類)10」用地改劃為「住宅(乙類)11」和「住宅(乙類)12」地帶,兩者均用作房屋發展,任何人士可於11月17日前就有關修訂表達意見。根據規劃署早前提交的文件顯示,擬發展桃源洞的用地位於達運道及馬窩路交界,面積大約3.87公頃,若由綠化地帶改劃成公營房屋發展,可興建三幢大約41層高的樓宇,提供約2,400個單位,共容納大約6,480人,預計竣工年份為2032或2033年。而地盤將預留用地興建停車場、提供18個課室的小學校舍,以及遊樂場與社福設施等,預計要移除990棵樹木,當中沒有樹木被列古木名冊,全屬常見樹種,署方屆時會在附近覓地作生態補償。
另一幅改變用途的用地,位於優景里近舊坑對開,面積約3.6公頃,若改變用途後用地最高地積比率限制將由1.2倍升至3.6倍,而根據土地發展人提交的發展方案,住宅分為南北兩部分,分別提供910及1,280個單位,並會預留空間興建社會福利設施及停車場。
部門經評估相信不會為區內帶來交通、排污等問題
有關修訂方案曾於7月在大埔區議會規劃、房屋及工程委員會中討論,政府部門代表提出經過交通、環境、排水排污及空氣流通評估,初步認為增建一系列改善方案後,不會帶來不可接受的影響,重點包括擴闊馬窩路、澤運路等路口,並在馬窩路東行擴闊一條專通往澤運路左轉的路口,同時調配一系列交通燈號控制措施。然而有區議員質疑新增人口多達一萬人次,若擴闊路口盲目引馬窩路車流入大埔墟巿中心後再出吐露港公路,以及預留的停車場車位不足,將會帶來嚴重交通擠塞問題,要求署方交代詳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