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版面

  • 943 主題
    4k 貼文
    Candy Kwong 1C
    二派安蔭邨祥蔭樓38樓頂樓。垃圾桶對住電梯口。冇垃圾房?各位值得駁嗎?
  • 簡約公屋的對象為已輪候傳統公屋3年或以上的人士

    19 主題
    27 貼文
    香港公屋
    香港簡約公屋😱 路過黃大仙看到這些興建中的簡約公屋 [image: 1700028773229-%E9%BB%83%E5%A4%A7%E4%BB%99%E7%B0%A1%E7%B4%84%E5%85%AC%E5%B1%8B.jpeg] 很震撼 造價不低 類似砌積木一件件疊上去 外貌就像幾十年前的公屋 彩虹邨(60年樓齡) 舊牛頭角下邨(己拆) 舊蘇屋邨(己拆)等 有點倒退的味道 但也確實比住劏房好 希望能夠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香港 #簡約公屋 #香港居屋公屋 #過渡性房屋 #房子 #地產 #黃大仙
  • 6 主題
    27 貼文
    T
    @Angela
  • 歡迎各位皇后山邨街坊朋友仔入來皇后山邨討論區一齊傾計交流分享。

    24 主題
    215 貼文
    S
    @kgb999 按照目前本港的房屋政策,市民一生人只可享有一次資助房屋福利。換言之,申請過上左樓就無得再排公屋了。
  • 7 主題
    64 貼文
    香港公屋
    本年度料公屋回收1.9萬伙 10年高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開會,討論2024/25年度公屋編配估算。消息稱,房委會估算今年度有3.02萬個可供編配公屋單位,較上年度多逾6000伙,升幅近三成。當中1.1萬伙是新單位,包括青衣長青邨、屯門顯發邨、業旺邨及滿田邨等;另有約六成、即約1.9萬伙是回收單位,數字是10年新高。有房委會委員認為,政府去年以來加強打擊濫用公屋和推出更多資助出售單位,令回收單位顯著增加。 3萬可編配單位 按年升三成 據了解,今年度有1.1萬伙可供編配的新單位,7個項目中有4個位於屯門,合共5180伙,另有3個分別來自大埔富蝶邨、青衣長青邨和深水埗白田邨,合共5940伙。富蝶邨和白田邨原定去年落成入伙,但工程延期,至今年度編配(見表)。 新公屋多處新界 涉逾萬伙 截至今年首季,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5.7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則為3.8年。據悉,3.02萬個可供編配公屋單位中,房委會預計會分配77.2%、即2.3萬伙予公屋申請者,其餘類別包括安置受政府和市建局清拆項目影響的居民、體恤安置、各類調遷,以及編配給初級公務員和退休公務員,編配數目分別為1500伙(5%)、700伙(2.3%)、3700伙(12.3%)及1000伙(3.3%)。 據了解,上一年度原本估算有2.4萬伙可供編配的新單位,實際編配2.3萬伙,當中獲編配的公屋申請者有1.8萬伙,佔總數78.6%。 至於回收單位數字,據悉今年度估算將有1.9萬個來自租戶自願交還、租戶身故、調遷到其他公屋、因購置資助出售房屋而交還的公屋單位,以及因租戶濫用公屋和違反租約而收回的單位。翻查房委會資料,2015/16年度以來回收單位估算數字介乎1萬至1.6萬伙,即今年度估算1.9萬伙為10年最高。 梁文廣:打擊濫用令回收急升 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梁文廣預期,公屋輪候數字會在本年度大致維持平穩。他解釋,平均輪候時間是計算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平均數,而今次大部分新公屋單位來自新界,獲編配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大多較短,但同時逾半的回收單位來自市區和擴展市區,將拉高平均輪候時間,故綜合而言,輪候時間應不會有太大波動。 梁文廣又指出,今年度回收單位數目增加,部分原因是政府積極調查並收回被濫用的單位,加上去年推售較多居屋,令更多「綠表」人士能騰出公屋單位。
  • 申請輪候公屋現金津貼計劃限制多

    1
    2
    0 評價
    1 貼文
    658 瀏覽
    公屋2021
    港府今日公布為輪候公屋逾3年的非綜緩戶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惟計劃被指諸多限制,包括申請人需為非公屋、非綜援且2人或以上住戶、或長者一人申請者,使大量基層市民無法受惠。有關注組織及基層市民批評相關門檻將不少需要支援的市民排除在外,呼籲放寬年齡及公屋輪候年期限制,且繼續推行「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N無津貼),以擴大對基層的保障。 [image: 1625406528631-_2021061715133398661-resized.jpg] 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陳女士表示,現時於太子租住的劏房租金高昂,不足100呎的單位需4,300港元租金,對以兼職維生的她構成龐大經濟壓力,且過去一年因疫情收入大減,本期望獲得政府資助,但因自己屬57歲單身人士而不合申請資格,令她大感失望。陳表示,對相關年齡限制感到不能理解,又批評政府圖以現金津貼取代「N無津貼」,令更多基層被排除在支援網外,認為政府應放寬是次計劃的申請資格,否則應繼續推行「N無津貼」保障基層市民。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成員鍾惠賢表示,現時不少正輪候公屋的單身人士,由於上樓無期且收入不足只能居於劏房,但不少人年齡未夠60歲,相較申請公屋的長者通常要更長時間才會獲派單位,因此其租金壓力往往較年長申請者大。惟是次計劃卻未有把他們包括在內,鍾呼籲港府放寬有關的年齡及輪候年期限制,並以雙軌形式同時推行「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及「N無津貼」,以擴闊對基層的保障範圍。鍾亦希望港府能就試行計劃設立一年一次的檢討機制,令申請門檻及津貼額更緊貼社會現況。
  • 有冇人獲派白田邨康田/健田/心田等新樓?

    5
    0 評價
    5 貼文
    842 瀏覽
    ?
    我都想知呀等緊白田
  • 請問擴展的公屋哪些校網比較好?

    11
    0 評價
    11 貼文
    14k 瀏覽
    ?
    訪客 在 請問擴展的公屋哪些校網比較好? 中說: 合適學校先係好學校, 以前有件死牛一面頸同事, 唔聽人講又"符碌"送阿女入上智女校(1A女校), 結果六年第一(包尾), 十八歲完成學業(DSE得幾分), Good!! 反而去普通學校,就變精英,所有資源用系你身上。去精英學校,除非自己有料,唔系既話,真系得個虛名。成績反而唔及重點陪養你果間普通學校
  • 慘慘慘﹗拆工廈建公屋廠戶存亡無人問

    1
    2
    0 評價
    1 貼文
    136 瀏覽
    公屋2021
    「我們現在舉起牌,穗輝……唔係……火炭穗輝﹗沒有諮詢﹗不遷不拆﹗扼殺中小企﹗打爛飯碗﹗慘慘慘﹗」自從5月底收到房署的通知信,就清拆工廈改建公屋的計劃要求遷出,穗輝工廠大廈的租戶黃小姐耳聞房委會將派官員來視察,通宵製作抗議道具,可惜官員最後沒有到場,她依然帶領一眾uncle、阿姨叫口號。在房委會宣布即將拆卸的4幢工廈之中,租戶共2088戶,其中火炭穗輝最多,佔635戶,出租率98%,而黃小姐便是其中之一。她帶記者探訪其他租戶,自己也驚歎工廈裏蘊藏五花八門的手藝,不過他們都說,從沒有房委會的人來為清拆計劃了解單位裏的工業,只發一紙通知書,包括抗議這天。 4工廈出租率達97% 房委會5月24日公布,業安工廠大廈、穗輝工廠大廈、宏昌工廠大廈的租戶需在18個月內遷離,3幅用地將會建公營房屋,於2031年提供4200個單位。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早前質疑為何這些工廈出租率達97%都拆?房委會答覆其職能是協助住屋需要,管理工廈非核心職務。 逾1700租戶須於年半內搬走 為什麼房委會轄下有工廈?翻查政府文件,1973年房屋委員會為推行公屋計劃而成立,亦要負責安置因清拆寮屋區和平房區受影響的工場,因1970年代後期私營工廈的小型單位不多,故房委會便着手興建工廈,後在80年代末陸續交出工廈的業權和管理工作。2004年審計署曾調查房委會工廈的使用情况,其時房委會仍擁有11座工廈,5座是不設升降機的舊型工廈,6座是設升降機新型工廈,後來舊型工廈逐步拆卸。 至於餘下6座中的4座,就是今次公布因改建公屋而計劃清拆的九龍灣業安、火炭穗輝、長沙灣宏昌,以及葵涌葵安工廠大廈,葵安因受葵涌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的司法覆核案影響,未訂重建時間表。另外兩座屯門開泰及葵涌晉昇工廈,因噪音及空氣質素等問題,房委會研究認為改建公屋不可行,現在要於1年半內遷離的3座工廈逾1700租戶,其中一個選擇是遷往這兩座工廈,可提供單位數量共約60個。 [image: 1623747221251-0f28d28af72c93eb6a70d7de9d97d0b6-resized.jpg] 從火炭站步出,旁邊是正在興建的樓盤星凱堤岸,橫跨城門河後經過火炭村的低矮村屋,不到5分鐘路程已達穗輝工廠大廈。走進去不同一般工廈暗沉的感覺,穗輝平面呈H型格局,中間是開放式長走廊,沿走廊是一個個單位的閘門,不時有機器開動的嘭、嘭、嘭聲音在這開揚樓宇裏迴盪。 五金批發湛先生‧不要賠償 只求不拆 穗輝的租戶視乎行業需要租用不同數量的單位,湛先生租用18個單位,是五金批發公司的二代傳人,「由我爸爸開始,穗輝一開已租用,差不多40年吧,我也做了廿幾年啦」。單位內排列着擺放五金零件、工具的鐵架,他說客戶達200至300個。為何需要那麼多單位?「因為香港租金愈來愈貴,我們要代五金舖存貨,你都知領展街市的租金貴到離晒譜,有些客被迫租300幾呎的舖位來做,變成我們需要的地方愈來愈大,特別是今年,世界運輸有問題,材料又貴,所以要訂定一大堆存貨」。 「早鳥優惠」按租約計算不合理 「早鳥優惠」,9個月內離開可獲房署發放10萬元,湛先生手持4份租約,早走可得40萬;另加以3萬多元租金及18個單位面積計算的兩筆款項,若不租用房署工廈,共可得約130萬。由於因不同時期陸續租更多地方,湛先生有4張租約,但他與一眾廠戶認為早鳥款項依租約數量計法不合理,應據租用面積計算才對應遷廠成本。 但他仍為盤數頭痕。租私營工廠,月租可達10萬;「聽說出面是兩年死約,第3年租金再議。咁多地方燒架(重置鐵架)都要幾十萬,若3年又搬真係死梗」;「整廁所、髹油、駁喉預計亦要50、60萬,另搬倉費又10萬8萬」。房委會稱以暗標讓租戶去投餘下兩座工廈60個單位,這鬥高價的方式亦令他打退堂鼓。 「連我在內有8個伙計。」湛先生說:「我唔係要求乜嘢,只係要求佢唔好拆,我唔要政府賠錢,淨係希望繼續做。」 眼鏡工場李先生‧補助金額 難以支撐 廠門打開,來接的李先生不想出鏡,戴一副黑超,原來這是他自製的超薄近視太陽鏡,泳鏡盒後面是Made in Hong Kong的字樣。他70多歲了,對自家出品的薄鏡很自豪,只造鏡片難維生,便研究泳鏡,後來連鏡框一條龍配成一副眼鏡也做,這生意才算做得住。 他視力很好,說戴上自家製黑超,看向外面連樹枝都看得清,「有馬騮喺裏面我都望到」,指向單位外牆,說起來,這牆當初都是他出資建的。後來記者訪問擬拆4工廈之一、長沙灣宏昌工廈的互助委員會委員莫小姐,她也聽第一代租戶回憶,最初是按所需空間建牆作間隔,若涉及兩租戶便夾份建中間的牆。 機器搬運 花費不菲 李先生打開另一單位的門,讓我們看龐大的製鏡片機器,當初從九龍灣搬廠過來,這些機器從走廊吊入,因太重而搖晃,結果需召更大噸位的起重機到場,從下午折騰到深夜才完成。穗輝清拆關注組代表黃小姐說,大廈走廊有利吊入重型機器,而從事印刷的Joe補充,曾向同行詢問,「我20幾年前搬印刷機來時,花了4萬元吊上來,我問過工程界的朋友,現時新規例下要用到最大型的起重機才可以吊,運輸成本是triple咁上」。 李先生原本想「做到瞓棺材」,就算那日本製的機器運不走注定要劏,仍可換輕身機器繼續他的香港製造,「現在補的銀碼完全郁唔到,我不要多,它說10萬,能給廿萬也夠了」。 珠寶維修黃小姐‧私營工廈租金急升 黃小姐還打算多介紹記者認識一個廠戶,不過記者提出想聽聽她的故事,她怕地方雜亂,起初建議到另一個租戶的地方坐下來談,碰巧租戶不在,我們便又回頭進她的單位去。「這裏很多是我爸爸的遺物」,她個子很小,聲音卻清脆響亮,不過通頂加抗議後都變得沙啞。爸爸在穗輝經營小型工程生意30多年,8年前先是母親患癌,去世不久,父親亦遭同樣命運。她放棄工作全力照顧病重父母,「爸爸知道絕症時話情願死於工作,做到做唔到為止,咁……佢做到囉」,說着便眼紅。她說有報道指這裏十室九空,實情是許多廠戶像她父親那樣,經常外出到客戶處工作,「他早上開料,call貨van出去個客那裏裝櫃,整好一個櫃又去裝一個,傍晚回來又開料」,她解釋爸爸做櫃開料,即用風車鋸切開木板。 廠戶:政府從未就清拆接觸 爸媽死後,她承接單位做起珠寶維修、鑲嵌的小生意。從2019年施政報告提到工廈改建公屋時,她已警覺去問區議員,區議員安慰她只是研究,需時或要數年;打到樓下房署辦公室,職員更說「點會拆呀」。結果房委會上月一封信就宣告她的擔憂成真。於是她洗樓逐戶拍門,訪問當天的抗議行動有約30人參與,除她以外都是上年紀的阿叔阿姐,叫口號時夠中氣又整齊。 「我們好團結,一呼百應,因為係唔公道。」收通知信後她曾即時到對面工廈問價,「我兩個單位租4000元,約500呎,租金在外面是8800元,兩日後再收電話問我租唔租?租金已升1000元」。自千計廠戶須撤離的消息通天,不只附近工廠,連「出名平」的荃灣工廈亦已坐地起價。 房委會補助安排不清晰 在另外兩座擬拆卸工廈宏昌及業安都有租用單位的Stephen從事舞台燈光音響行業,他從17年前已是業安租戶,解釋很多人以為政府工廈租金便宜許多,Stephen說:「其實是根據政府估值市場價格100%出租,我有一個單位2000呎,租金2萬多,與市值租金沒大分別。」不過疫情下房署提供租金寬免,如穗輝的黃小姐暫時交租900多元。 房委會:沒有調查受影響租戶意向 黃小姐多番問房署清拆補助安排,得到各種版本,連何時款項會全數發放也未能問清;有租戶稱查詢得知要遷出1個月才可獲款,亦引起他們擔心無法先墊付搬廠資金。房署沒有落場解釋,租戶不知何去何從,同時外面租金已不停起價。事涉逾2000租戶,有幾多真如運房局官員所言想退休?房委會答覆記者查詢時稱沒有就受影響租戶的意向作出調查,而現時3工廈的租戶已互通信息及組成關注組,着手收集及統計僱員數字、對清拆方案的意向等資料。 住屋需求殷切,房委會身為業主,強調依租約不必賠償,然而「參考以往的做法和當前情况」,故提供「清空方案」。不過工廈所在的觀塘、深水埗、沙田區區議員致特首公開信中,就指政府有棕地不用,卻在蕭條時期打擊香港工業市場;田北辰則提出私營機構跟足法例逼遷「無人可以話你」,「但公營機構喎,怕是殺一個救一個,會被說逼倒幾代祖業」。 黃小姐提起之前一天樓上的阿姨請她回家吃住家飯,感觸說「有老火湯飲,好掛住」,她說之前只認識同層租戶,這些天卻探訪了這座大廈很多大師傅,一個象牙雕刻師傅見她讚工藝品好美,送她一粒小小貓頭鷹。「我覺得我是火炭人,爭取的不是為自己,是為其他人唔抵。我們扎根這裏有手有腳有客源,點解唔可以繼續營運?」時近黃昏,她未吃午飯,笑言要去食粒喉糖,感謝記者來聽房委會還未派過人來問的經營情况和搬遷難處,沒對慣傳媒的她說當你朋友傾多兩句,談得久了,送別時拆出一盒維他奶送到我手中,自然得像街坊禮儀。 【土地用途篇】
  • 收樓驚見裸女出浴!公屋準租戶批房署監管不力

    1
    3
    0 評價
    1 貼文
    259 瀏覽
    公屋2021
    成為公屋準租戶當然開心,但收樓時竟隨屋附贈裸女,心情勢必五味雜陳。有深水埗海達邨準租戶日前簽約睇樓時,開門赫見單位內有一名「裸女出浴」,租戶批評房屋署監管不力,令新單位恍如「無掩雞籠」,任由陌生人自出自入。社區主任則促請管理處向前線保安人員發出指引,如任何非住戶人士進入大廈,必須登記及表明目的,以堵塞擅闖漏洞。 [image: 1623747022713-bkn-20210608133026219-0608_00822_001_01b-resized.jpg] 房屋署回覆指,本月4日建築承辦商有一名地盤員工因天氣悶熱,在未經許可下進入該未及上鎖的單位內抺身。辦事處於知悉事件後已即時向建築承辦商反映,建築承辦商亦已對其員工訓示不可擅自進入樓宇內的單位。此外,辦事處已指示保安員加強樓層內的巡邏及須妥善跟進單位的保安工作。 涉事的屋邨為深水埗海達邨,分三期建設,第二期的海華樓今年4月入伙,目前尚有400伙空置,並陸續安排準租戶簽約收樓。有海華樓租戶在Facebook討論區群組發貼,指上周五(4日)到新單位簽約睇樓時,開門看見一名女士正在單位內裸體沖身,嚇煞在場所有人士。 準租戶指,當時屋內的窗已開,地下遍布沖涼後的水漬,對此感到震驚,擔心單位曾被人作非法用途,並當場與該名女士對質,該名女士稱是第一次入屋,而準租戶亦立即向管理處投訴。 深水埗民協社區主任盧德言表示,據了解有關女士是一名地盤工人,他指從事件可見管理處保安監管不力,令屋邨及未編配的單位變成無掩雞籠,街外人可以隨意進入大廈,甚至進入單位偷用資源。他要求房屋署及管理處嚴肅跟進事件,又建議向前線保安人員發出指引,如任何非住戶人士進入大廈,必須登記及表明目的;所有未編配單位亦應鎖上,並於準住戶辦手續時間前半小時才打開。[image: 1623747007031-bkn-20210608133026219-0608_00822_001_03b-resized.jpg]
  • 年內落成公屋月租低於$2500!粉嶺皇后山邨荔景邨

    1
    7
    0 評價
    1 貼文
    345 瀏覽
    公屋2021
    [image: 1623746881486-29c99682-7653-4a92-84c3-f1140fedfab7-image-resized.png] 粉嶺皇后山邨等9幢新建公屋將於7月起陸續落成,提供逾萬個單位,房屋委員會今(11日)表示,根據大廈所屬地區的最佳租金水平釐定新落成公屋的租金,逾90%租金定於每月2,500元以下,當中呎價最低的是皇后山邨7幢大廈,僅每平方米66.5元。 [image: 1623746833436-63433e55-154a-4df7-96e6-51c9a6506056-image-resized.png] 房委會表示,粉嶺皇后山邨7幢公屋、葵涌荔景邨恒景樓,以及深水埗海達邨海盛樓暫定於7至12月期間落成,共提供10,445個單位,當局以大廈所屬地區的最佳租金水平釐定租金。 [image: 1623746842425-30b010ca-7f9e-4478-91fa-0b2a0ab7f740-image-resized.png] 深水埗海達邨海盛樓有1,040個單位,大廈位處市區,市區公屋單位最佳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93.8元;而荔景邨恒景樓的540個單位則依照葵涌區公屋單位的最佳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90.7元。至於新屋邨粉嶺皇后山邨7幢大廈,則根據該區的最佳租金水平釐定,亦即每平方米66.5元。 [image: 1623746868227-b38e311b-33fb-47f7-87c7-658ce936861b-image-resized.png] 房委會表示,今次租金釐定中,超過91.6%單位的租金水平定於每月2,500元以下,強調公屋租金已獲得大幅資助,當中已包括差餉、管理費及維修保養成本,若申請人未能負擔獲編配的新單位租金,可要求改配租金較廉宜的翻新單位,他們亦可透過租金援助計劃,就舊大廈類別的單位申請援助。 [image: 1623746847782-ce5060f8-7e2b-42f5-80ad-040a2f63d4ee-image-resized.png] [image: 1623746874819-d255158f-702f-40ba-ae60-0044bae7778f-image-resized.png]
  • 發臭先有鄰居發現!公屋長者「孤獨死」個案頻生

    1
    2
    0 評價
    1 貼文
    298 瀏覽
    公屋2021
    本港單身獨居長者愈來愈多,「孤獨死」現象近年頻頻發生。青衣長發邨敬發樓過去一年內至少發生兩至三宗長者失救死亡個案,部分死亡一段時間後傳出惡臭,才鄰居報警揭發。有葵青區議員關注當區長者服務配套,以及房署管理人員如何及時關顧隱敝長者等問題,明日(15)將會在社區事務委員會中討論。 [image: 1623746695858-6f9510b4-25dc-4fd5-8196-2cf13344928a-image-resized.png] 獨居長者死去數天傳惡臭 始被鄰居揭發 涉事的青衣長發邨敬發樓屬早期89年興建的Y3型樓宇,入伙戶數約1072戶,05年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內,部分單位已出售。葵青區議員劉子傑表示,隨着邨內人口老化,敬樓發的尾房單位由一個大單位劏成三個單人單位,專門租予獨居長者居住,由於大部分狀態屬單身或配偶離世,又或無兒無女,平時鮮有人探望,變相成為隱蔽長者,自去年五月至今,記憶之中至少發生兩至三宗獨居長者死亡事故,最早一宗為去年五月,一名婆婆被發現倒斃於單位,至傳出臭味後惹來鄰居投訴,經消防破門發現婆婆死去一段時間,至最近一宗為今年五月初,一名老翁死去數天,有鄰居聞到惡臭報警,終揭發老翁失救致死,對事件感到遺憾。 他表示,社區事務委員會曾就關注獨居長者的問題作出討論,認為應着眼如何尋找及定期聯繫隱蔽長者,該批長者大多為租戶,但房署在租戶租住的兩年後才會上樓家訪,若他們不向長者中心求助,一般難以察覺,要求社署調撥資源,增加對區內長者及獨居老人的支援,他又關注葵青區自2018年起舉辦的「護老同行」計劃受培訓人數,如何做到大廈管理人員及早辦識獨居長者。 社署:已調撥資源增加長者照顧服務名額 社署回應自2018年舉辦為期三年的「護老同行」計劃,邀請葵青區在內的全港住宅物業管理公司,安排前線物管人員接受由長者中心提供的培訓,讓他們掌握如何辨識有需要長者及其護老者,截至今年三月,有154間物業管理機構參與計劃,約有九千人受訓,當中葵青區佔180人,署方已將計劃延長至2023年3月,加強支援及識別區內獨老、雙老或有需要長者。 署方又指,全港有211間津助長者中心,由2018年10月起向所有長者地區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及家居照顧服務隊增撥資源,加強外展服務,透過不同外展服務及社區網絡,識別有潛在需要的長者,並提供短暫到戶看顧、護老者到戶訓練等支援服務。政府又為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及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增加名額,目前兩者輪候人數為3200人,輪候時間約七個月,當中葵青區為體弱長者提供的家居照顧服務名額合共1355個。而截至上月底,葵青區八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合共提供289個日間護理服務名額。 房署回應每兩年一次派員進行家訪調查,而所有獨居長者會列為特別注意個案,如發現租戶有需要,經當事人同意後轉介社署或區內非政府機構跟進。
  • 房委委員建議重推公屋租置計劃禁有轉售

    1
    2
    0 評價
    1 貼文
    147 瀏覽
    公屋2021
    [image: 1623746471912-01239286-f73d-4527-aea9-22a06f4d3db0-image.png] 房委會今日(11日)舉行周年特別會議,會上有委員建議重推公屋租置計劃,但禁止租置單位於公開市場出售,改為只可售予綠表及合資格人士,避免助長炒風;另有委員建議改善現有公屋「富戶」政策,將他們需付的額外租金儲起,供有關租戶用以購買資助出售房屋。 公屋租置單位雖可協助公屋戶置業,但向來被批評令公屋變成「炒樓」工具。房委會委員陳家樂在會上建議,以樓齡10至15年的公屋為對象重推公屋租置計劃,惟有關租置單位即使在限售期過後,亦不可在公開市場轉售,只能在第二市場轉售予綠表及合資格人士。 公屋聯會總幹事、房委會委員招國偉發言時就建議改善現有公屋富戶政策。他解釋指,現行制度下公屋富戶需要支付額外租金,有關安排非為增加收入,而是旨在透過減少對公屋富戶的租金資助,促使他們遷離公屋單位,惟招國偉補充指,現時樓價高昂,即使公屋富戶亦未必能輕言置業。 為此,招國偉建議改善現有公屋富戶政策,將他們需付的額外租金儲起,供有關租戶用以購買資助出售房屋。
  • 父離世後轉戶主遭迫遷:資產逾$196萬超入息審查!

    1
    2
    0 評價
    1 貼文
    393 瀏覽
    公屋2021
    [image: 1623745513624-ddfff136-6dc7-4bb7-855b-25c0661f4f73-image.png] 現時公屋輪候時間平均為5.8年,市民上樓遙遙無期,得公屋可說是得天下!一名港男因父親離世,他跟妹妹申請轉戶主,可是入息審查未達標,收入及資產均超出標準少許,他向網民求意見,卻獲大量負評。 被房屋署要求搬離公屋 該名港男於上星期四(3日)在「香港討論區」,以「公屋 被房署迫走可以點做」為題發帖,指出自己一直跟爸爸及妹妹同住3人單位2房的公屋,公屋戶主的父親去世,兄妹欲申請轉戶主,可是被房屋署要求搬走。 申請轉戶主,要入息審查,交晒資料話我哋收入同資產超出標準少少,所以要遷出單位。 該港男感到徬徨,問網民可否上訴,又或可交1.5或者2倍租金等其他辦法,希望他跟妹妹繼續住在該公屋。 據房署資料顯示,為確保公屋資源更聚焦地分配給較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2017年實施「富戶政策」,作為「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標準,自今年4 月1日起,兩人家庭的每月入息超出97,750元或資產淨值為196萬就需遷出現居公屋單位。 兄妹資產淨近200萬 兩兄妹的資產淨值多於196萬,「就係過咗196萬多幾萬」。有網民指出沒辦法了,交入息資產時只怪自己當初不轉移資產才交。樓主當初沒多想,並表示難以突然無緣故轉移資產。 佢要查返近一年銀行記錄,要求公司填返一年收入,交銀行存款記錄。 有關帖文引起網民熱議,很多人都斥責該港男資產多於196萬應該搬出去,不要濫用公屋資源,大罵他用「被迫走」字眼很不當,事實是他不符合資格繼續住,勸他有能力就搬走。另外有網民為樓主不值,表示「兩球(200萬)你估好多咩!」,兩兄妹平均每人的資產約100萬,置業買私樓很難。 網民勸搬走 另外有網民指出樓主的爸爸應一早換綠置居。「綠置居」的定價比傳統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低廉,有助申請者自置居所,並騰出更多公屋單位以編配給輪候公屋人士。更多網民留言見下圖︰
Copyright © 2022 u8h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