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2」剛剛見完主任,話入息超左。
可以請教入息到底係點計嗎?
我自己計冇超,但主任計就有超😭😭😭
排左11年啦,冇都咩哂真係好灰⋯

貼文
-
公屋申請2023最新公屋申請資格+入息限額+程序
公屋申請懶人包|公屋不是人人可申請,亦有既定的申請程序,一文掌握 2023 年最新公屋申請資格,以及最新公屋入息資產限額!
申請公共租住房屋 (公屋),請跟從下列步驟:
- 了解申請資格
- 索取申請表及申請須知
- 填寫及遞交申請表
- 初步審核及獲登記的公屋申請
- 出席詳細資格審查面晤
- 接受獲配公屋單位
如你對公屋申請有任何疑問,請致電房委會熱線2712 2712。
公屋申請程序
- 遞交申請
- 初步審批合格,3個月內獲印有申請編號的「藍卡」,不合格重遞申請
- 詳細資格審查
- 審查通過,輪候配房;不通過可於半年後恢復申請
- 成功配房
公屋申請資格
-申請者必須年滿 18 歲
-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必須現居於香港,並擁有香港入境權,且居留不受附帶逗留條件所限
-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在港並無持有任何住宅物業
-配屋時,申請表內至少一半成員須居港滿 7 年,而且所有成員均在香港居住
-申請者的住戶總月入和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過現行限額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
以下為 2021 年 4 月 1 日起生效的公屋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
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 (2023年4月1日起生效)
家庭人數 每月最高公屋入息限額 總資產淨值限額- 1人 $12,940 $278,000
- 2人 $19,550 $376,000
- 3人 $24,410 $490,000
- 4人 $30,950 $573,000
- 5人 $37,180 $636,000
- 6人 $42,730 $688,000
- 7人 $47,500 $735,000
- 8人 $53,130 $769,000
- 9人 $58,630 $851,000
- 10人或以上 $63,990 $917,000
非親屬關係之長者住戶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 (2023年4月1日起生效)
住戶人數 每月入息限額 (1) 資產淨值限額- 2人 $23,460 $752,000
- 3人 $29,290 $980,000
- 4人 $37,140 $1,146,000
- 5人 $44,620 $1,272,000
- 6人 $51,280 $1,376,000
- 7人 $57,000 $1,470,000
- 8人 $63,760 $1,538,000
- 9人 $70,360 $1,702,000
- 10人或以上 $76,790 $1,834,000
數字以房委會網站為準。
註 (1):入息數字已扣除強積金供款(月入 5%)註 (2):如所有家庭成員均年滿 60 歲,其總資產淨值限額為上表所示限額的 2 倍。
新申請不可揀市區
除了「高齡單身人士」、「共享頤年」或「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的合資格申請者,新登記的公屋申請人只可選擇以下非港九市區:
- 擴展市區(東涌、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
- 新界(屯門、元朗、天水圍、上水、粉嶺及大埔)
- 離島
2014年9月30日或之前已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則可更改其公屋選區為市區。
公屋編配輪候時間
根據房委會公布最新公屋輪候數字,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 5 年以上,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約 3 年。非長者 1 人申請者則需等候約 30 年。
輪候公屋可長達數年時間,如期間經濟收入有改善,不妨留意二手市場放盤,若遇上業主劈價盤,隨時可低市價一成買入,物色各區筍盤,抓緊機會上車做業主。
常見問題
入住公屋後,公屋租金會如何調整?
公屋租金因應「公屋戶收入指數」調整加減幅度,房委會每月會抽選 2,000 名公屋租戶填報「入息申報表」,以作計算收入指數之用。房委會每 2 年 (雙數年份) 會檢討租金一次。詳情參考《公屋租金》一文。申請到公屋後,是否可一直長住?
公屋租戶還需要符合「富戶政策」,房委會以入息及資產兩項準則,衡量住戶是否符合資格續住公屋,如公屋租戶入息或資產超出限額,便須補繳額外租金;如超出過多,有可能要遷出單位。詳情參考《公屋富戶》一文。 -
G1384擴4今日轉S2
等足7年幾…今日終於S2
唔知仲要等幾耐~
大家加油!
擴4---G1384---正常隊
3-23轉S1 9-5-23轉S2
分享收關讚好分享讚好人數:2查看名單 -
G1432市2: 終於見到主任
今日見完主任過程順暢,
不過因為我嘅個案比較複雜所以主任都要兩次去問同事,
前後夾埋都一個鐘仲要再補交文件,
希望可以順利過關雖然預咗半年後重賽。
G1431-G1432 市2天倫樂
24/3 市2轉新2
1/4 轉s1
9/5 見主任 -
G1387新4: 首派山景邨
究竟富蝶2期幾時派啊?
派左山景兇宅放棄晤要, 不過唔當一次, (房署真奇怪,我地又無填特快配屋計劃,做咩自把自為派兇宅畀人...無語!)
等大埔富蝶二期, 不過唔知幾時首派......'
新4 G1387xxx
-
G1403新3: 首派蝴蝶低層48室
今日收到首派信😮💨
估唔到咁快又到我蝴蝶邨蝶意樓 低層48室
係唔係應該唔考慮好啲?
兩大一細
2017-03 新界3人
藍卡No: G1403XXXX
2023/02 S1
2023/02/23 審查
2023/03 S2 -
排左11年無超入息但主任要取消資格
「擴2」剛剛見完主任,話入息超左。
可以請教入息到底係點計嗎?
我自己計冇超,但主任計就有超😭😭😭
排左11年啦,冇都咩哂真係好灰⋯單純加人工後入息+花紅就爆左。之前唔知要計加人工後嘅平均,而非真係過去6個月平均,所以衰左
-
17歲懷孕結婚已分居未離婚先生是戶主
17歲懷孕同先生結婚,但因為未成年,房署規定只可以俾嗰時成年嘅先生做户主!但由頭到尾所有文件都係我處理,佢淨係簽名乜都無理過,而且因為佢係户主,導致我同小朋友前境唔太明朗。
呢家23歲,未離婚,小朋友跟我,已經分居一年半,大半年前見咗主任。因為有急切嘅住屋需求,加上對方唔太合作先暫且唔離婚住,但等左成大半年都未首派😵💫。加上對方最近經常性失蹤,怕到時佢失蹤,揾唔到佢去簽合約。
有冇有經驗人士解答:
1)一入紙搞離婚係咪就要上報?
2)如果搞離婚期間派屋又點處理?
3)有暫准令定絕對令先可以正式分返兩條隊?
4)小朋友跟我,咁我係咪可以用返呢個號碼排?
因為呢啲都係我搞唔搞離婚嘅考慮因素。我打過去1823問,然後有配房組嘅同事打俾我,佢乜都話唔知,因為我個號碼已經係配房組,叫我搞左離婚先答到我,但搞完離婚要暫援我或者重新排隊咪好on9....
新界3人 G1413
-
公屋暗盤:3年接近2萬投訴 「暗盤」公屋違法轉租
公屋暗盤|本港現時有超過二十萬人住在環境惡劣的板間房或劏房等不適切居所,他們大多數已申請公屋並等候多年。政府為加快申請者「上樓」,去年推出興建「簡約公屋」計劃,並增加公營房屋供應。
雖然政府千方百計改善市民居住環境,可是不少成功獲分配公屋單位的住戶,涉嫌濫用單位,將之作為賺錢工具。房署在過去三年雖然接獲近兩萬宗相關投訴,但最終僅得百分之三個案能查明屬實,惹來申訴專員批評當局沒有妥善跟進懷疑濫用公屋的舉報。
東周刊獨家踢爆,各大社交網經常出現標明是「暗盤」的放租單位,原來正是公屋或未補地價居屋的租盤,有人把新入伙單位變成「骨場」接客兼放租;也有單位以劏房價包水電出租;甚至有未補地價的居屋,以靚裝作招徠,月租索價逾萬元。
-
公屋輪候轉S2綠表買居屋
請問係咪轉了S2就可以用綠表資格買居屋?
想請問各位,
我上星期見了主任
而家等緊合格信, 希望順利.....
在此之前, 想了解多D係咪如果收到合格信, 就等於有資格用綠表去買居屋?
有冇其他限制?謝謝指教
-
G1373新4: 二派天瑞一邨好事/壞事?
今日收到二派信
天水圍天瑞一邨低層17號單位
想知道好唔好?
朋友&同事都話好住
想要知單位幾大?
求平面圖
Thanks新4 G1373
-
50%富戶轉移資產規避!房委會擬再收緊富戶政策
公屋富戶|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上月底通過「居屋2023」計劃推售6個新樓盤,亦拍板收緊綠表買家資格,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會後透露,房委會擬檢討公屋富戶政策。
據了解,房委會上周曾舉行集思會,當局在會上提到有一半持有「定期暫准居住證」的富戶(即入息資產超額住戶,需在指定期內遷出),會利用12個月「暫住期」,趁機轉移資產,以重新符合入住公屋的資格。會上委員傾向認為長達一年的暫住期是濫用公屋的漏洞,有空間收緊。
消息人士說,會上亦有談及是否修訂公屋「世襲制度」,惟不少委員認為問題複雜,憂慮調整後會衍生其他社會問題,故暫未能達成共識,房屋署將會基於委員的意見,研究調整富戶政策的方案。
房委會2017年曾修訂過富戶政策,根據現行做法,公屋租戶在入住10年後,才須申報資產,隨後每2年申報一次,若租戶的入息及/或資產限額超出富戶政策要求,房屋署將會發出遷出通知書,但可酌情批出「定期暫准居住證」,讓相關富戶繼續暫住最長12個月,然後會要求入息或資產不符要求住戶立即遷走。黃碧如早前表示,房委會現有約80個暫住證持有人。
消息指,房委會上周曾舉辦集思會,討論到現行富戶政策的問題,根據當局提供數據,約一半收到遷出通知書的「富戶」,會在暫住期內的12個月,趁機轉移資產,「可能將個物業轉到其他屋企人名下,然後同房署講,我已經冇嗰個資產,我應該係有資格繼續住喺公屋。」這種做法惹來外界質疑:「係咪造就咗一啲人利用呢個灰色地帶去濫用公屋咁珍貴嘅公共資源。」消息人士透露,會上委員已達共識,認為12個月暫住期是公屋濫用的漏洞,故有空間收緊富戶政策安排,但未知房委會最終擬修訂的內容,是否會大幅縮短「暫住期」。
消息人士亦指,會上另一個討論重點為公屋「世襲制度」。現時公屋住戶的子女,可以在戶籍中申請加名,日後可繼承父母的公屋,外界過去有聲意認為是不公平。不過,消息指此問題牽涉範疇大,十分複雜,難以一刀切處理,憂慮大幅改動現行機制將會衍生更多社會問題:「如果唔畀後生去用長者quota(配額),係咪鼓勵唔到啲後生照顧自己父母?」消息指,在此問題上房委會委員暫未達到共識。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表示,大部份公屋富戶都會在落在加1.5倍或雙倍租金的門檻,現時涉及暫准居住的「超級富戶」只有約100個,故收緊政策對整體公屋流轉影響不大,惟若大幅削減甚至取消暫住期限,或會造成很大影響,認為當局應小心處理富戶政策中暫准居住的問題。
招國偉:點收緊都好,住戶唔想跌出門檻,一定有方法
他又提到,房委會在2017年曾以公平為由檢討富戶政策,惟至今因不合資格而被收回的單位數目不多,反映政策對公屋流轉的影響不大,「你點收緊都好,住戶唔想跌出個門檻,佢都一定有方法。」他認為不論是檢討富戶政策和「世襲制度」,均要對準目標。他續指,近年社會對富戶不公的聲音愈來愈大,主要是因為現時公屋供應嚴重不足,輪候時間亦非常長,缺口太大,才會惹起社會對富戶不滿,故增加公屋供應才能對症下藥。
他又關注,若政府有意改動富戶政策,或會重新檢視入息和資產限額,令資產值高但入息低的租戶受影響,例如貨車司機和長者等。
-
RE: 如何查公屋申請進度?公屋進度電子查詢
最高詳細資格審查及配房編號(截至 2023年 3月底)
公屋申請書現正進行詳細資格審查的大約最高編號:- 人數 | 地區 | 市區 | 擴市 | 新界 | 離島
- 2人 G 1 379 000 G 1 401 600 G 1 457 500 G 1 422 200
- 3人 G 1 371 000 G 1 386 800 G 1 452 600 G 1 435 100
- 4人 G 1 372 400 G 1 382 300 G 1 405 100 G 1 438 400
- 5人 G 1 378 900 G 1 404 000 G 1 427 600 G 1 433 700
- 6人 G 1 377 700 G 1 409 200 G 1 427 700 G 1 394 700
- 7人或以上 G 1 344 700 G 1 472 500 G 1 468 300 G 1 350 600
- 人數 | 地區 | 市區 | 擴市 | 新界 | 離島
- 2人 G 1 371 000 G 1 372 400 G 1 436 500 G 1 422 200
- 3人 G 1 360 200 G 1 353 800 G 1 437 500 G 1 414 900
- 4人 G 1 362 500 G 1 367 900 G 1 391 300 G 1 413 900
- 5人 G 1 378 700 G 1 383 100 G 1 405 300 G 1 420 700
- 6人 G 1 355 900 G 1 360 900 G 1 427 100 G 1 394 700
- 7人或以上 G 1 334 100 G 1 471 500 G 1 464 600 G 1 350 300
-
實拍葵涌新公屋「喜瑤邨」
麗瑤邨(英語:Lai Yiu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在葵青區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新界葵青區下葵涌,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並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佔地逾6.05公頃。
翠瑤苑(英語:Tsui Yiu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在葵青區的居者有其屋屋苑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葵涌荔景山,在1981年落成,是香港早期落成的居屋屋苑之一,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朱祥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以穗禾苑的錯層式十字型設計作藍本,採用了3層共用一部電梯,以及以3個單位為一組共用一條樓梯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加強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以減低罪案的發生,而開放式大堂也加強了自然通風和採光,各翼不同高度令立面更具特色。
翠瑤苑鄰近華員邨及青山公路-葵涌段。屋苑為單幢式建築,大部份單位景觀開揚,中層以上向南的單位更可遠晀中環一帶及維港海景。
跟一般居屋不同,翠瑤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
-
新公屋住戶:水費離奇激增4倍!原因可能係?
有公屋住戶指搬到新單位約10個月,用水模式並無變動,惟水費單紀錄的用水量卻是以往的4倍,導致須繳水費高於平時水平近4倍,因而大感困惑。
搬屋後竟要多交4倍水費?有公屋住戶近日發文求助,指搬到新單位約10個月,用水模式並無變動,惟水費單紀錄的用水量卻是以往的4倍,導致須繳水費高於平時水平近4倍,因而大感困惑:「真係滿腦子疑問,求有經驗人士解答。」網民看過帖文也建議樓主向水務署及房委會查詢,以了解是否有錯估水錶的問題,同時可定期自行抄錄水錶記錄用水量,以便有需要時作為證明。該名公屋住戶於facebook發文,指在舊單位已居住10年,每次水費一直維持於約200至300元的水平。早前他搬到新公屋單位,指居住人數及家人用水模式「一直不變」,可是最近3期的水費卻大幅上升,最高甚至相差4倍,「第一期水費$287,第二期水費$987,第三期水費$1200」,令他非常困惑:「想知道係個水錶有問題,定係屋企有機會有地方漏水而不知道?」
樓主指,收到的水費單顯示,其單位的用水量為平日的4倍,惟他自行檢查單位後,卻未有發現有任何喉管出現漏水或滲水的迹象,因而更覺奇怪,直言對用水量估算及須繳付的水費金額有滿腦子疑問,「所以想問下有經驗人士會唔會有大範圍滲水?而自己係察覺不到的?」。
樓主指,收到的水費單顯示,其單位的用水量為平日的4倍,惟他自行檢查單位後,卻未有發現有任何喉管出現漏水或滲水的迹象,因而更覺奇怪。不少網民看過帖文,也認為樓主單位的情況並不尋常,建議他先向水務署及房委會查詢,了解是否有錯估用水量或公用位置漏水的問題,「打去問,可能水錶會出錯」、「可能水錶有問題,多咗幾百蚊嘅水量唔係講笑,漏水嘅話樓下實水浸」。樓主則解釋,得知水務署的水錶測試需收費810元,故想先請教網民以免白白交錢,「如果check過冇事要畀810,所以先想上嚟問一問」。
亦有人建議樓主可自行抄錶紀錄用水量,以便日後作為證明,向水務署提出申訴,「每晚臨睡出去抄水錶度數」、「如果個水錶你可以睇到嘅話,個單位唔用水嘅情況下去睇下個水錶轉唔轉」、「多出來的水費,可寫信跟水務署說明及將過往的水費作證明,可上訴及有機會不用付多出來的費用」。
根據水務署網頁資料,如用戶認為用水量偏高,應先檢查是否出現漏水,可將樓宇內所有水龍頭關起來,然後觀察水錶大約30分鐘,看看水錶的讀數最後的一個數字有沒有轉動,如果該數字轉動,就顯示內部喉管可能有漏水,須盡快聘請持牌水喉匠修理。
若用戶找不到用水量增加的原因,又懷疑水錶不準確,則可申請測試水錶。如證明水錶為準確,水務署不會調整相關水費及排污費,而用戶須繳付驗錶費,一般驗錶費為810元,但亦視乎水錶的大小而定;但若測試證明水錶損壞,署方便會調整相關水費及排污費。
水務署資料指,如用戶認為用水量偏高,應先檢查是否出現漏水,若用戶找不到用水量增加的原因,又懷疑水錶不準確,則可申請測試水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