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菁樂樓底層
可以安心了
祝大家順利派到心頭好
2017/4 新3 G14050XXX
22-2-8 S1
22-3-18 S2
22-6-10 S4
22-6-13 畢業菁田菁樂
派菁樂樓底層
可以安心了
祝大家順利派到心頭好
2017/4 新3 G14050XXX
22-2-8 S1
22-3-18 S2
22-6-10 S4
22-6-13 畢業菁田菁樂
有冇諗過當有咁多新樓開派時
個個中 和田/皇后
偏偏自己個號碼就食骨
和田冇份唔緊要,仲有菁田/皇后
拒絕到S4,兩個星期搞掂
以為快就好?你錯啦,再俾個三寶飯你食,驚你唔飽
我唔係要求一定要新樓,但都唔好咁骨呀
(想要天水圍,不過知道冇咩可能)
真係灰到不能再灰…
仲有一次機會,就同你玩埋佢💪🏻
新3 G1388
2016/4 藍卡
2021/11/27 S1 、12/16 審查
2022/1/1 S2、5/20 S4、5/23 收信 蝴蝶邨、5/27 拒絕
2022/6/2 s2、6/6 S3、6/9 S4、6/13 收信 大興邨
候任特首李家超於政綱提出「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公屋聯會則倡議以公屋樓花方式,為輪候戶提前編配。公屋聯會常委胡綽謙今日(14日)於港台《千禧年代》受訪時表示,提早編配可向公屋輪候戶派發「定心丸」,有助他們及早規劃未來生活。
候任特首李家超的「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容許輪候公屋者提早入住配套設施未完全落成的屋邨,以加快上樓進度。公屋聯會近日提出多項建議,包括以公屋樓花形式,容許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申請者提早編配,及提早2至3年簽署租約,以向基層派發定心丸,有望可縮減約半年的行政編配時間。
胡綽謙指,公屋樓花的概念,雖然不會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但他們於前線工作時,留意到不少公屋輪侯戶放棄首次編配,「佢住開大埔,突然派去屯門,一下子要改變生活圈有困難,唔適應」,若未落成已確認編配,則如同派發定心丸,可提早規劃未來居住配置,包括為子女轉換校網,以及靈活調動工作安排等,「可以早啲適應。」
根據最新數字,一般家庭公屋輪候時間長達6.1年,創下23年新高。他指,公屋聯會亦倡議優化及善用空置公屋單位,包括不受歡迎單位如凶宅或環境欠佳單位等,免租期可由半年延長至一年,或提供提早購買綠置居優惠等,增加吸引力等。他又建議,政府重啟私人參建居屋的同時,可進一步寬減補地價,以鼓勵發展商釋放私人土地興建資助房屋,加大公營房屋供應。
那年十八,生日那天晚上回家,以為家人會跟我好好慶祝,自己的成人典禮。誰料,他們只淡淡的送我一份表格,表格左上方,印着香港房屋委員會,旁邊還有「公屋申請表」五隻大字。「大個仔喇,而家申請定啦,隨時等你十年八年。」母親淡淡的拋下這句話。
我在飯桌上默默的填着個人資料,看着上面意義不明、於我而言像火星文的字詞如「優先配屋計劃」、「天倫樂」,時不時問家人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他們只說:「唔知就唔使理,反正都唔係你要填的資料。」填好的一剎那,我開始幻想要是排到公屋,每月只需交付千多元租金,省下不少旅行錢。
填畢申請,父母終於把生日蛋糕捧出來,與我慶祝了十八歲的生日。
在那之後,每隔兩三年,都會收到房屋署的信件,每次都以為終於輪到自己;打開信封,卻是一份名為「非市區公屋輪候意願問卷」之類的文件,叫我選一些從未去過的地方,如天水圍、青衣,甚至離島,據說能縮短輪候時間。我卻每次都因為這地方不熟路、那地方交通不便,而沒怎麼填,於是繼續等。
今年,我二十六歲,八年間,從來沒有收過一封看房子的通知,哪怕是凶宅、偏遠地區,也都沒有。
根據房委會數未,說公屋輪候人數突破28萬,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彷彿創造出什麼煇煌壯舉一樣;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一個非正式數據,說「(非長者)單身人士要排到公屋上樓,可能要等31年」。偷偷瞄了一下年事已高的父母,「十年八年⋯⋯十年加八年都未必得!」不禁衝口而出。
根據房委會,在2017年9月底,約有152 7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27 4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6年。
又過了幾天,收到房屋署的信件,經已麻木的我打開信封,以為又是元朗天水圍青衣東涌離島的問卷,卻收到一份入息申報表。這麼多年來,我都差點忘了申請公屋有入息限額這回事。
18歲時仍是學生,沒有入息,當然不必理會。我立刻上網翻查,發現一人家庭入息限額是$11, 250。到底這是什麼年代?根據政府統計署數字,2016年就業人口平均月入是$15, 500,我不禁思考,到底要怎樣,才能找到一份月薪低於$11, 250的工作,而能夠一個人繼續生存下去?
事後,我仍不發一言,把超額的真實薪金填上,心中作好了被拒絕申請的準備。
當晚,我與朋友開玩笑說:「公屋排唔到,租屋又貴,都係瞓街算數。」最近卻看到一宗新聞,說某地方的露宿者被大規模清場,清場照片還被議員用作「曬成果」,已經流離失所要露宿,原來還會繼續流離失所下去。
這天晚上,約了一個久未見面的朋友吃飯,他在兩年前結了婚,有了孩子,很快便順利遷入公屋。
我獨自在約定的餐廳等候,不久,看到他從一輛私家車中走出來,那輛車,雖說不是林寶法拉利,據我所知也不便宜;在他坐下Say Hi的一剎那,我還看到他手上戴着一隻名牌手錶。那一整晚,我都沒有問這位疑似公屋富戶的朋友,他的入息與資產有否超出限額、他是否在交雙倍租金、抑或是用了什麼方法瞞天過海,而得以繼續住在公屋。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起那些叫我選偏遠地區的問卷;入息申報表;父母對我說「等十年八年」的話;以及我曾經有過,「要是排到一間公屋」的幻想。
租樓貴但買不起,上樓似乎變成出路,以致不少年輕人夠18歲即申請輪候公屋,當買個希望,一位港男見此現象,發文指其實單人申請者最少排到40歲才有可能上樓,屆時亦要符合嚴格入息限額,勸籲年輕人打消念頭,不要再以獲派公屋為目標。
一名男網民近日在連登討論區以「年輕人,不要去想申請公屋了......」為題發文,勸籲新一代的後生仔放棄輪候公屋,因為現在才開始排一人家庭的隊伍,即使成年即輪候,起碼要等到40歲後才能上樓;以夫妻名義輪候,也至少要等到30歲,而且要維持低收入才符合公屋資格,「月入萬三或以上沒有機會,你有信心極長時間都不多於13K嗎?」事主認為在此收入限額下,連基本生活質素也欠奉,
「無錢又如何追女仔?就算基本的使費也負擔很重的......追不到女仔又如何結婚?」
他又感慨現今年輕人進退兩難,如想升職上位,就要靠努力進修和加班,但如入息稍為高一點,就要租住或供「私人縮水樓」,扣除日常開支,收入已所剩無幾,形容「生活隨時慘過基層」,
「最後可用的錢係可能和基層相差不多, 生活隨時慘過基層, 因為承受的壓力和精神負擔比基層大得多了。」
事主最後慨嘆表示:「或許一般的香港人就是夾心, 夾心就係夾心......永遠都係被夾。」
網民對港男的說法就意見不一,有人表示認同,認為現時輪候公屋時間長,形容為「排得嚟都天光」;不過另邊廂有人就認為申請公屋仍然「諗得過」,因通過入息審查其實並無想像中困難,「其實人工限制只限於申請嗰半年同審查嗰半年」。
根據房委會公布最新數字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長達6.1年,較上季升0.1年,創23年來新高;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2020年一份文件顯示,2018年30歲以下、擁有高等教育或以上學歷人士,包括本科生,佔申請公屋人數47%,較2012年增加20%。
房委會指,現時約有約14.8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8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約24.5萬宗申請。在2022年第一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0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20宗。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420宗。
公屋輪候時間再創本世紀新高,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攀升至6.1年,不少基層市民上樓無期,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出席其任內最後一次答問會,卻只以「興建2.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便草草卸責。有基層團體批評,面對現時有約24萬宗公屋申請,林鄭的方案根本只是杯水車薪,完全無視不少劏房戶正捱貴租的苦況,而且過渡房屋過度集中於新界偏遠地方,欠缺交通配套。
林鄭昨在立法會答問會上回應議員提問會否加快興建過渡性房屋時稱,儘管政府亦希望房屋供應能夠「快得一個月得一個月」,但實際推動真的有困難,不是所謂官僚或程序的問題,而是真的有很多工作要做。
她形容,今屆政府推行過渡性房屋是很大膽的舉動,承諾興建的2.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已成為房屋階梯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找到足夠土地興建當中2.1萬個單位。她又寄語下屆政府,在過渡性房屋的工作再努力,並呼籲有地的發展商也繼續支持。
林鄭月娥又稱,房屋和土地政策無即時看到成效,往往都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所以房屋政策及供應不應受樓價波動而影響,要持之以恒,否則時間「追都追唔番」。
而今屆政府的公營房屋供應較上一屆增加四成,她相信未來10年相關數字會大幅上升,需要時間進行所需的工作。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成員賴建國表示,目前公屋申請約有24.52萬宗,2.5萬個過渡房屋單位僅約十分之一,故根本未能令普羅大眾受惠;加上過渡房屋過度集中於新界偏遠地方,但大多基層卻於市區工作,根本是本末倒置。他又批評林鄭以其任內多了四成公營房屋興建而自滿,但卻忘了公屋輪候時間亦是她任內創歷史新高。他建議除了過渡房屋,政府亦可以考慮加快處理空置公屋,及將公屋申請者三次配屋機會縮短至半年內。不少劏房戶上樓無期,又苦捱貴租,政府如短期內無法解決問題,他建議為居民設立起始租金,令他們有基本保障。
根據房委會最新數字,一般公屋申請為14.75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9.77萬宗,合共有24.52萬宗。截至3月底,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公屋時間攀升至6.1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為4.1年,兩者同創1999年以來新高。
房署係按合格時間還是申請時間順序派樓?
看到新2大都是單親或老人隊,係唔係比正常隊快上到樓架?
先審查先合格先上樓嗎?
咁對等咗7年的新2公平嗎?
人的新2等4年就s4派樓,我同樣新2,等咗7年極都等唔到,咁公平嗎?
比人的等多3年,係等多3年啊!浪費咗等多3年的時間,點該架?
我係指新2,新2條隊最快,不是指市區4人,5人,佢哋更加慢
多謝各位一直以來嘅陪伴,我希望大家上到自己想上嘅樓。
嚟緊會比較忙,要搞裝修、搞小朋友學校 等等嘅嘢。之後一樣會上嚟睇Post睇留言,解答各位我可以解答到嘅問題。
自己偷雞睇咗單位之後,畫左張 未完成既平面圖,分享下比大家睇下
同時想問43平方米係460呎? 1平=10.7尺?
G1363擴5 12/2014藍卡
09/2021 轉市5
10/2021 S1
11/2021 見主任,S2
12/2021 S3 S4
01/2022 黃大仙自然身故單位,拒絕,轉反擴5
03/2022 S2
04/2022 S3,S4 拒絕首派長青
05/2022 S2
01.06/2022 直接S4
二派 石蔭東邨高層 畢業。
我一月已經通知咗房署會加bb,但就未拎出世紙,所以我依家都有啲混淆究竟我睇2人定三人隊啱
但係喺呢度見到1418 1419都s4,我應該係跟新2定新3隊先啱?
6月1日先出世,醫院都未出信叫我交錢😩出院嗰晚會計部都閂咗😩😩佢要交完錢先可以畀我攞出世紙,如果係計新2嘅話我咪好快可以上樓?🤩
美桃樓35室
呢個究竟係肉抑或骨呀?
美林邨好住嗎?
各位師兄師姐有冇關於呢個房號嘅信息?幾大?或者有冇平面圖?
感謝各位~
G1349 藍卡04/2014
30/4/19 S1 14/7網上出日期 24/7 見主任 06/8 S2
29/6/21擴3轉新3 24/10轉S4 30/10收信皇后山邨超低層 04/11拒絕 24/11網轉拒絕 03/12轉S2轉擴展
06/6/22網上轉S4(具體唔知邊日開始轉)
擒晚1點幾臨訓前望下都未轉,心諗應該冇咁快轉下個星期倒啦,點知今朝起身無聊又開黎睇睇,嘩!冇眼花喎真係轉左嘅😄😄
G1419 新2 正常隊
登記:02-2018
S1:11-12-2021
審查:03-01-2022
S2 : 11-01-2022
收合格信:13-01-2022
首派菁心極高層🙏🏻感恩
終於等到封信
真係望穿秋水🙊
感恩首派畢業🎓
呢段時間多得呢個討論區嘅資訊同更新🙏🏻🙏🏻感激
新3 G1400 5XXX
16/2/2022 S2
❤️多謝大家一直的陪伴
❤️多謝楊管提供無限量資訊
❤️還有多謝好有緣份的戰友、一齊S2一齊S4一齊收信一齊做鄰居🤣
🥹原來真係會感動到喊😆畢竟呢7年等待有喜有悲🥰百般滋味在心頭😢
🙏🏻借呢個位祝願大家都派心中所想🎉安居樂業、政府加快起公屋、縮短輪候時間🙏🏻
最後大叫一聲...我畢業啦🎓🥂🎊
新2 G-1372 2015年5月藍咭
27/7審查-11/9/2021年S2
29/4發現S4/30/4收信首派寶田不計一次
3/5電辦事處/4/5轉拒絕/17/5轉S2正式歸隊、7/6晚再轉S4,10/6畢業菁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