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後悔買左公屋!這8年無買一件衫近乎零消遣
-
推開鐵閘,走入南昌邨一個單位,灰白色的大門滿佈裂紋,單位內淡黃色的牆身,有多處新近補上的白色油漆。70歲的錢婆婆是業主,她坐在梳化望着殘舊的大門、牆身「左一撻、右一撻」的白油漆,苦笑道:「無辦法,真係無錢整。」
錢婆婆從來無計劃做業主,但丈夫8年前突然離世,親友擔心她會被逼遷,協助她買下居住的公屋單位。但置業令她積蓄耗盡,要依靠每月4,000元不到的長者生活津貼「死慳死抵」過活,8年來無買過一件衫,生活近乎零消遣。她慨嘆置業後更難安居,持有物業不等於生活寬裕,「雖然話叫做有樓,但係過得都好艱苦、好痛苦。」
購入公屋積蓄耗盡 長生津成唯一收入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上月指出,現時計算貧窮線時,並無計算市民擁有的資產,極端地說如果有人擁有3至4個物業,但他退休、沒有收入,他都可能成為貧窮人士,因此正研究新方法。
在錢婆婆跟丈夫原來的人生規劃裡面,從來都無置業這一部份,他們膝下無兒無女,打算一直租住公屋,退休後靠積蓄「慳慳地」安度晚年。但患上乳癌,丈夫猝逝,打亂所有計劃,「我當時成個人都崩潰晒。」
以積蓄和親友資助 用42萬元買下居住單位
海外回來的親友見到她的情況非常擔心,又怕她會被逼遷到細單位,提議資助她購買一直居住的公屋單位。錢婆婆最終在2015年花光所有僅餘積蓄、加上親友資助,以大約42萬元購入單位,但她說:「買咗落嚟先知道慘。」
積蓄耗盡,錢婆婆每月唯一的收入,只有3,915元的長生津。每月逾540元的管理費、季度差餉、在公立醫院看6個專科的診金、藥費⋯⋯種種開支七除八扣,每個月能夠自由運用的錢所剩無幾,「我自己未統計過,我覺得好似無。」
係好後悔,好後悔,如果我係唔買咁計,我就住公屋……就算我唔攞綜援,原來啲老人家都有減半屋租,減半我都起碼唔使好似而家咁樣。錢婆婆
8年無買一件衫 生活近乎零消遣
為求慳錢,錢婆婆8年來無買過一件衫,買餸時甚少買肉,在魚檔買魚,會請店家將10元的魚肉切成細塊,戲稱「喂貓」,事實是分三日幾餐慢慢食,但買菜為慳2元總是一口氣買兩斤,回家後包好放入雪櫃,食足一星期,「雪到發黃」照食無誤。
當長者中心或病人組織有活動,不論是一日遊,還是周年晚宴,她總是缺席,別人問起,她不敢直言因為窮,只能以身體不適、無暇出席這些理由來搪塞,「我唔可以同人哋講我冇錢,因為你咁樣,人哋覺得你好假。」
義乳、營養奶粉不敢買 未夠錢預早安排身後事
日常生活慳,醫療保健一樣慳,手術後要用的義乳賣420元,她覺得太貴,最初術後買過一個用了3年,後來自行以「攝綿花」解決。覆診時,醫生說她營養不夠,著她飲營養奶粉,但一看價錢,300多元一罐,同樣不敢買。
每月「死慳死抵」,避免銀行存款「清零」,但每月結餘也只是徘徊在1.3至1.4萬元,想委託社福機構幫忙預早安排身後事,卻一直未能儲夠1.8萬元的費用,「因為開支好多,係好難儲。」
手續費多放棄賣樓 為守承諾拒領綜援
錢婆婆坦言想過將單位放售,但賣樓程序多,涉及很多動輒上千元的手續費,「無了期咁一陣又1,000(元)、一陣又話2,000(元),我喺邊度挖出嚟?」最終只好打消賣樓的念頭。
由於自住物業可獲豁免,以錢婆婆的經濟狀況,她合符申領綜援的資格,但多年來不少人勸過她,她都一一回絕,原因是曾經與丈夫約定,退休後靠積蓄,不靠綜援。
8年過去,再提起丈夫猝逝,錢婆婆仍未釋懷,認定丈夫是因為照顧她,壓力大才會半夜心臟病發,「佢突然間走咗,我就覺得我唔可以攞(綜援),因為係我同佢嘅承諾。我覺得好對唔住佢,如果我唔係有呢啲事(患癌),佢唔使辭咗份工,可能佢又唔會係咁樣走,係咪呀?」
視安老院為最後歸宿 惟怕物業變非自住失長生津
無兒無女,在香港舉目無親,錢婆婆自知不會有人照顧她,視安老院為最後歸宿。但原來持有一個公屋單位,也窒礙她入住津助安老院。
錢婆婆乳癌康復後,多次中風及跌倒,好幾次被人發現暈倒在家,社工早年已替她申請輪候津助院舍,早前更排到宿位。但在現時的經濟審查制度下,一旦入住安老院,其公屋單位會由「自住物業」變成「非自住物業」,令她超出資產限額,失卻申領長生津的資格。
失去長生津,意味著失去唯一收入,錢婆婆考慮到要在無收入的情況下,根本難以兼顧安老院的費用、及公屋單位的管理費及差餉,暫時未有入住院舍。
政府可唔可以體諒一下我哋,一啲年老、多病、低收入,雖然話叫做有樓,但係過得都好艱苦、好痛苦。錢婆婆
業主身份責任多 有樓都可以窮
有物業,也可以貧窮。錢婆婆提到物業雖有一定市值,但業主身份也附帶很多責任,強制驗窗、水喉漏水、更換冷氣機架,凡此種種都要自費處理,「對於我哋無收入嘅老人家嚟講,係一個好沉重嘅負擔。」
置業卻未能安居,錢婆婆自覺她並非孤例,期望政府為老業主提供協助,「政府可唔可以體諒一下我哋,一啲年老、多病、低收入,雖然話叫做有樓,但係過得都好艱苦、好痛苦。」
有物業不代表有可動用收入 促政府為老業主推特定政策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指出,擁有物業不代表每月有可動用的收入,將資產納入貧窮線,也未必能反映真正的貧窮狀況。
他建議要真實反映老業主的生活狀況,可考慮引入客觀的量表,從他們可動用的資金有多少、如遇醫療或突發需要有多少可用資金、有沒有合理娛樂等等去評估他們是否貧窮。
連瑋翹續指,部份老業主面對種種開支,生活有時比居於公屋、申領綜援的長者更緊絀,促政府推出特定政策協助老業主,包括應該檢視當老業主入住院舍,其自住物業會變成非自住物業,令他們失卻長生津這種情況。
-
佢親戚「點」左佢行條不歸路⋯
-
我只能講,聽下就好,米當真
-
恕我直言, 好多老人家, 晚年做錯決定+性格固執, 才搞到慘淡結局!!
事件中錢婆婆聽了親友講用盡最後積蓄去買租置, 又無想過日後生活使費,又沒入息, 仲要為了丈夫承諾不申綜緩, 生活困苦之中!!
聽說過這類案件, 有時社工也束手無策!!
-
對的, 無兒無女, 買來日後歸誰好!
說不定, 受益者就是勸婆婆買屋的親友 -
佢係長者 唔買都唔洗調千
而家好啦 買左 又要維修 管理費 各樣那樣 -
長者或生活上遇到困難人仕 點解唔申請綜援呢❓
你哋壯年時曾經為香港付出過一分力 納過稅
到老年無能力工作又有需要 政府照顧番你哋係應該
唔會係羞愧及無尊嚴😌有些老人家又何必太固執❗ -
不要固執了 萬般帶不走
-
佢親戚不知幾醒!分分中係佢仔女就真!買左公屋先,吾驚無左間公屋。
-
不要信真,佢親戚可以幫佢買樓,惦解现在唔幫佢😅她無兒無女,死後間屋俾佢親戚,分分鐘佢親戚供到佰幾萬俾佢享受享受😅
-
唔係可以逆按揭咩?
咁咪可以每個月有一筆固定收入,又可以住到百年歸老。
照計社工應該會教佢喎 -
可憐之人,自有其可恨之處也。
-
@ckwong 未補晒地價,好似做唔到逆按揭。
-
確實有好多案例!有樓卻成可憐人
住公屋最好!